2025年09月07日
第02版:

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背景下的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

■李怀磊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济宁市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为高质量特色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智力支撑。

一、战略重构:从事务管理到价值创造的理念变革

传统人事管理局限于档案、考勤、薪酬等事务性工作,难以适应新时代技工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强调战略性、系统性和前瞻性,注重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组织的目的是使普通人能做不平凡的事。”这一理念对技工院校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必须将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实现从“以事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

技工院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一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需要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济宁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表明,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战略层面重新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作用,使其从辅助性、事务性工作提升至参与学校战略决策的核心环节。

通过创新设立新锐教师成长工作坊,系统开展师资培训,年均参训教师700余人次,选派300余名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灵活机制,三年来新增全国技术能手12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和技术能手43人。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与技工教育特色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近三年,学院获批成为全国首批59家国家级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之一,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第三次入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单位,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成功创建山东省首批省级工匠学院和山东省首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学院孟庆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全省唯一入选技工院校。

二、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积极推进学院高质量特色发展,以“引、育、用、留”四个关键环节为主线,打造全生命周期人才发展模式,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精准引进:建立科学的人才甄选机制

通过系统的工作分析,明确各岗位的职责要求、任职资格和绩效标准,形成科学的“职位说明书”。特别是在技能大赛教练等特殊岗位的选聘上,依据行业标准进行精准画像,确保人岗匹配。这种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使学院近三年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385项,其中包括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1银2优胜奖、全国乡村振兴大赛金牌等重要奖项。

(二)系统培育:构建多元化成长体系

实施“四个提升工程”(专业教学、双师素质、信息化教学、服务能力),通过“青蓝结对”“雏鹰展翅”等计划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同时,定期举办全校性技能比武,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学院还与30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为地方产业集群培养35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500余人,形成了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

(三)科学使用:完善人岗相适的配置机制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试用期起按照副教授兑现待遇”的特殊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局限。同时,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突出实践能力和社会贡献,为各类人才提供畅通的发展通道。

(四)有效激励:创新多元化激励保障机制

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挂钩的分配机制。同时,通过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落实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等措施,营造尊重技能、崇尚实干的文化氛围。近三年新建3个市级科研平台,获得“山东省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称号,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创新实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持续破解制约人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激发组织内生动力。

(一)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KPI与OKR相结合的绩效管理系统,既关注量化指标,也重视师德师风等软性表现。通过定期反馈和辅导沟通,帮助教职工持续改进提升,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坚持外引内培并重,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现有人才提升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这种双向发力的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通过订单培养、新型学徒制、技能鉴定等方式,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这种紧密的产教融合机制,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增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强化科研创新支撑

构建“平台-团队-项目”三位一体的科研管理体系,与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这种协同创新模式,为教师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未来展望:数字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正经历深刻变革。学院将充分发挥“山东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积极推进“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整合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绩效考核、培训记录等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技工教育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学院将通过引入国际职业标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技能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和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开放包容的人才理念,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技能人才。

学院还注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活力。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人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系山东省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

2025-09-0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1400.html 1 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背景下的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探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