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王慧)近年来,兖州区扎实推进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群保护,强化巡护监测、开展宣教活动、保护重要物种,全链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鸟类是兖州生态画卷中的“精灵”,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在兴隆湿地公园,摄影爱好者周忠哲架起“长枪短炮”,“去年,在这里观测到白鹤、彩鹮等,这里就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生态摄影师们捕捉到黑翅鸢等罕见物种的身影,印证着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兴隆湿地内大面积的芦苇、香蒲为鸟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条件。巡护人员每日观测巡护,严防破坏湿地环境、危害鸟类安全的行为。每年夏秋时节,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湿地畅快翱翔,如同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乐章。
每年三四月份,兖州区自然资源局围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植树节”等节日,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多措并举开展各项宣传普及执法等活动,全面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通过监测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环境,排查影响候鸟资源变动的干扰因素、受胁因素等,对鸟类进行动态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候鸟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此外,充分发挥护林员作用,常态化开展野生动植物巡护监测,通过加大对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集群活动区、迁飞停歇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护监测力度,有效形成全方位、网格化、科学化的巡护监测网络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兖州区自然资源局牵头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积极部署开展“清风行动”和护鸟专项行动,共同推进打击线上线下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活动。通过组织联合执法、实施全面监管等方式,对野生动植物猎捕(采集)、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进出口实施多环节、全链条无死角监管,有力打击震慑了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动植物行为,为野生动植物筑起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