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8日
第02版:

名垂青简黄河汶水留战绩 气壮丹霄泰山微湖吊忠魂

曹志尚(1903—1940),原名曹凌云,字志尚。山东省汶上县十区(今嘉祥县老僧堂乡)大曹庄人。

曹志尚自幼聪颖过人,学习刻苦,15岁考入郓城乡村师范学校。1925年投奉军任连长,1926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任副营长。

1928年春,北伐军路过鲁西时,曹志尚毅然留在汶上县与同学陈伯衡、刘启文等人投身农民运动,任汶上县农民协会干事长兼汶上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1929年春,参加并领导了打倒贪官污吏汶上县二区区长房子健的斗争。1930年春,领导汶上县农民协会反增税斗争。

1933年夏,他通过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陈伯衡与共产党员杨启哲接触,对共产党产生了向往和敬仰之情。1934年7月,曹志尚考入梁漱溟在邹平举办的乡村建设研究院乡农学校校长班。学业期满时,他放弃了分配资格。1936年10月,曹志尚考入济宁小学教师短训班,结业之后赴汶上县常庙小学任教。教学期间在教师队伍中秘密开展组织抗日武装宣传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曹志尚响应共产党“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与刘启文等向教育界发出了“组织力量、实行抗战,保卫家乡、保卫财产”的呼吁,动员在职教师和原农民协会会员,建立抗日武装,团结抗日。9月,先后与济南齐光中学教务主任陈伯衡、中共鲁西南工委所派共产党员刘星、中共东平县工委书记万里取得联系,推动东平、汶上2县抗日运动。

11月,曹志尚与曹麟周、靳景文等将孟姑集、马村2处乡农学校的部分枪支收集起来,建立了一支拥有30余人、20多支枪的抗日武装——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对外称之为“保家自卫队”,活动在马村、孟姑集、老僧堂一带。

1938年2月5日,经刘星、陈伯衡、曹志尚等主要领导人充分酝酿,在永安寺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100余人的“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曹志尚负责军事指挥。2月中旬,为了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抗日队伍,他与刘星亲赴驻汶上的展书堂部做统战工作,达成了联合进攻驻汶上县城日军的协议。3月中旬,曹志尚带领自卫队将汶上五区伪区部和以杨承德为首的伪区维持会消灭,率部进驻汶上城东白塔村。4月6日拂晓,曹志尚得到驻汶上县城日军向白塔村进击的情报,便指挥部队迅速撤离白塔村,埋伏在村旁公路北侧的树林中。当日军进入伏击圈时,自卫队战士猛烈射击,打得日军惊慌失措,不敢前进一步。

5月,汶上县人民抗日自卫队奉命渡过黄河进驻冠县、馆陶一带进行整编,被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十支队挺进队,陈伯衡任队长,曹志尚任副队长。而后,挺进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河北练兵”运动。曹志尚治军严谨,亲临练兵场,向士兵讲授军事理论,传授战斗技能。9月,挺进队转移到东平县戴庙一带之后,他率2个连夜袭汶上县张楼伪军据点。守军负隅顽抗,当夜未克。拂晓,他指挥部队继续包围伪据点,带领部分战士登上楼房占领制高点,居高临下,封住了敌人火力。然后,他高声喊话,以强有力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迫使守敌大部投降,生俘伪区长崔忠诚以下官兵30余人。

11月10日,挺进队在东平改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第十支队东进梯队,陈伯衡任司令员,曹志尚任副司令员兼独立营营长。11月26日,东进梯队在大峰山区被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一团,陈伯衡任团长,刘星任团政委,曹志尚任团参谋长兼独立营营长。1939年3月,由孟晓东介绍,曹志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5月11日凌晨,日伪军5000余人突然将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部分部队包围在肥城陆房方圆不足20里的狭小区域内。正处陆房外围的八路军第六支队一团迅速投入战斗。曹志尚率独立营插入日伪军之后展开猛烈攻击,重创日伪军,并牵制了汶上、东平、宁阳3县的伪军,为一一五师的顺利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1日,曹志尚奉杨勇旅长命令,率1个加强连占领梁山南侧高地。日军少佐大队长长田敏江率日军400余人由汶上向梁山进犯,至梁山南就地休息。八路军一一五师特务营、骑兵连、独立旅一团三营及曹志尚率领的加强连,从青纱帐突然出击,迅猛异常,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第二天拂晓,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凭借小独山十余座石灰窑做垂死挣扎。在这关键时刻,曹志尚接过机枪,冲锋陷阵,率加强连配合主力部队打退了日军的最后反扑,大获全胜,创造了在敌我兵力相等、装备劣势的条件下,1次全歼日军1个大队的模范战例。

1939年9月,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指示一一五师肖华部进驻鲁西运东地区。为配合运东地区的活动,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命令刘星与曹志尚率第六支队一团2个主力连进驻运西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在中共鲁西区委和一一五师独立旅旅长杨勇的领导和帮助下,曹志尚与刘星率部和地方武装侯宪明部、白育普部合编为汶郓巨嘉游击队。为体现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曹志尚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由侯宪明任司令员。其间,他率军消灭了汶上县驻南旺镇的伪军湖田局部,并驱逐了驻南旺镇西南梁庄的日军,攻克了济宁北长沟据点、西安居据点、汶上县马村据点、郓城县黄堆集据点等,全部清除了汶郓巨嘉4县之间日伪武装,开创了方圆百余里的运西抗日根据地。11月20日,新华社华北分社发布《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八路军鏖战鲁西》的报道,介绍了长沟战斗。长沟战斗后,接着又进行了南大寺战斗,战斗中全歼日伪军,缴获长、短枪百余支,给驻守济宁的日伪军以极大打击。12月下旬,汶郓巨嘉游击队在东平县田大店一带被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八支队,独立旅旅长杨勇到会讲话,曹志尚仍然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侯宪明任司令员,刘星任政委。

1940年1月3日,日军出动5000余人,纠集汶上、郓城、巨野等县的大批伪军,配有坦克、汽车及骑兵,大举“扫荡”运西地区。曹志尚率领八支队主力迅速突破重围,穿越南旺湖,横渡大运河,在汶河沿岸与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游击战。在反“扫荡”战斗中,八支队领导之下的青年抗日救国会基干大队400余人,在南旺湖被日军冲散,副大队长王传志和指导员孙敬英勇牺牲。八支队损失惨重,由3000余人减少到1000余人,土匪出身的侯宪明投敌,白育普离队,但是,曹志尚意志坚强,毫不气馁,坚决维护党在部队中的绝对领导,誓死捍卫抗日根据地。在东平小安山整军之后,他与刘星率第八支队继续战斗在运西地区。

1940年3月,汶上县十区伪区长李建德勾结日军,公然对抗民主政权,多次绑架、杀害地方干部和八路军战士,直至发动响水口为中心的红枪会联合暴乱。3月10日,曹志尚在响水口平息暴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

曹志尚牺牲后,嘉祥县人民政府将烈士遗骨安葬在嘉祥县革命烈士陵园,并为其建造墓碑以纪念这位抗日英雄。1995年12月,嘉祥县人民政府为曹志尚烈士重修墓碑,碑体正面刻“革命烈士曹志尚之墓”9个大字,背面正中镌刻烈士的事迹,两侧刻“名垂青简黄河汶水留战绩,气壮丹霄泰山微湖吊忠魂”。

2025-08-28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895.html 1 名垂青简黄河汶水留战绩 气壮丹霄泰山微湖吊忠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