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凯 李攀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阳城煤电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近年来,阳城煤电坚持党建引领,致力于诚信经营,积极推进煤企“四化”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电—热—气—建材”产业链条,煤电园区集聚辐射效应明显。企业先后获得煤炭行业工程质量“太阳杯”奖、全国煤炭工业一级高效矿井、改革开放四十年品牌企业、济宁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培根铸魂党建引领
今年来,阳城煤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创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根植于企业发展的血脉之中,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经营的活力和竞争的实力。
发挥核心作用,夯实基层党建。坚持党委会前置程序,在事关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事任免等“三重一大”事项上把关、定调。抓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分解落实,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支部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坚持一月一例会,一月一考核,形成了“抓书记、书记抓”的局面,努力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深化过硬支部评星定级管理、特色支部创建等活动,在6个支部一次性通过市国资委过硬支部验收基础上,又陆续涌现出一批“书香型”“多能型”“节约型”“创新型”等特色支部。
打造思政品牌,提升矿井软实力。该矿立足实际,积极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围绕建设“安全、绿色、智慧、高效、和谐”新时代美丽阳城总目标,形成“党建引领、宣教育人、沟通解惑、办事解题、建设阵地、打造队伍、廉洁护航”等“七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立了“5426”沟通协同和三级矛盾化解”机制;组建了“21+N”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支部书记兼任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辅导员,从各单位选拔了64名思想政治工作联络员和28名思想政治工作志愿者,定期组织专项培训和思政工作交流。
党员示范引领,砥砺新作为。每季评一“星”,各党支部每月发现推选一名身边的榜样,用道德模范事迹引导职工向上向善。在党员中积极开展“两亮一诺,一帮一带”活动,与安全不放心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党员师傅带徒“订单式”培养。坚持党员亮化记分管理,健全党员示范岗,在地面岗位机台如灯房、食堂等设立党员示范服务窗口,生产辅助区队建立党员安全责任区。每年填写党员示范岗安全信息卡近3000张,解决现场隐患4000余条。准备工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冲锋在前作用,在1316工作面安装期间,面对大倾角等复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紧迫的安装任务,成立了2支“党员突击队”,提前5天完成了既定任务,为矿井正常接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转型绿色发展
阳城煤电作为循环经济的典范,重承诺、守信誉,积极对电厂两台机组进行改造,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向周边园区及汶上县城供热供气,煤电联产优势、品牌效应优势明显。
煤电联产显优势。电厂利用高效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先进设备工艺,实现了煤矿洗煤副产品就地消化利用,年消耗洗混煤40万吨、煤泥20万吨,煤矸石、洗中煤掺烧比例达到75%,节约了大量优质煤耗,年节省标准煤燃料成本3000余万元。
绿色低碳促环保。投资2500万元对电厂两台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每年可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近400吨。煤矿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了井下磁分离水处理系统,井下污水直接处理,再循环再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通过斗轮取料机和皮带传输、管道循环输送至电厂既节能环保,每年还节省运费近1800万元。投资约1800万元,对煤场、矸石堆场和电厂3个重点区域,进行了25项环保基础设施改造,建成了1万余平方米的封闭式储煤场,实现了“产煤不见煤”。
产业延伸助发展。充分利用电厂发电余热,实现了向汶上郭楼镇工业园区供汽、汶上城区供热工程,实现了煤、电、热一体化运行,供汽产业结构升级、生产链延伸有了实质性突破。两期投资1亿多元,对两台机组进行了打孔抽汽、高背压改造,向汶上化工业园区最大供汽能力80吨/小时,向汶上城区供热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实现了替代县城燃煤小锅炉,保护县城环境的目标,改善了县城居民的生活品质。
健全体系安全生产
阳城煤电深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牢固树立“不安全不生产,抓安全促生产”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起以“技术管理体系、过程控制体系、网格责任体系”为主干的“三大体系”,全力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诚信班组常态化。该矿将诚信建设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以诚信为导向,以道德规范为操守,建立健全了安全诚信管理机制。各单位为每一位员工、每一个班组建立专门的安全诚信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员工的诚信作业信息、培训信息、职业健康信息及安全诚信考核评估,每人一档、每年一档,设专人管理保存。每季度结束后,发布一次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并进行奖惩考核。安全责任网格化。建立了从矿长到职工“五级”安全岗位责任制,抓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抓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标提升,抓实“人、机、环、管”四个重点,推行安全生产责任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全矿371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867处网格化全覆盖;构建起主体责任、现场管理、专业达标、安全文化等“四位一体”的标准化创建和考评模式。严格执行“AB岗”“四勤”“四到位”“六必到”等现场安全管理法,保证24小时都有充足的安全管理技术力量在矿值守。
双防管控精细化。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的理念,通过健全“双防”组织机构、管理系统,执行“1+4”评估模式,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目标管控。编制《安全风险辨识报告》,严格执行管理人员安全信息一井一卡一反馈制度,现场隐患日通报、周分析、月度全覆盖大排查;建立“五级确认闭合”隐患治理机制。
安全教育精准化。每年定期组织中基层管理人员、“三员一长”“三违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坚持岗位危险源辨识、手指口述等“三个强化”。建立“区队、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网络体系,搭建“阳城煤电智慧云学习考试平台”,将“互联网+”延伸到职工安全教育领域。
矿区美丽如画
重温入党誓词
推进管理创新
向党抒发情怀
开展党建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