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第04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微创时代”走在前 “技”无止境谱新篇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山进 孙逊 通讯员 董婉婷 黄德清

微创之妙,在于其“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微创之美,展现在其“举重若轻”的高超境界;微创之智,体现在其“见微知著”的技术突破;微创之仁,彰显于其“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微创之势,已成“星火燎原”的发展态势——当前,医学进入“微创时代”,如何以微创赋能引领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给患者带来更多福祉,是摆在每个知名医院面前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基于医学本质与时代需求的战略抉择,高度重视发展微创技术,将其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微创手术设备、加强专科人才梯队建设,以及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医院已成功将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骨关节科、脊柱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领域,特别是神经内镜、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技术的常态化开展。这种微创技术的代际跨越,不仅是医学进步的里程碑,更是人文关怀在医疗实践中的深刻体现。它让患者得以在更小的创痛、更快的康复中重拾健康,彰显了现代医学对生命尊严与个体体验的温暖守望。正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冯雷所说,“微创技术可以让手术更精准、创口更小、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外面刀口小,里面做得好,大大提升患者整体治疗体验。”

胸外科 告别传统开胸术 技术精湛显仁心

医院胸外科以“毫厘之间显仁心”的精准与温度,致力于微创技术的革新与突破,让手术切口更微小,让康复之路更平坦,给生命尊严以更高守护。

胸外科早已告别传统开胸手术的单一模式,微创技术已成为诊疗主流。目前胸外科微创手术率达95%以上,涵盖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气胸肺大疱、手汗症交感神经离断等绝大多数胸外科疾病。在胸腔镜(VATS)领域积淀深厚,已成熟开展单孔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ATS),将传统多孔操作汇聚于单一微小切口(通常仅2—3厘米),创伤更小,疼痛更轻,恢复显著加快,美学效果更佳。科室引进国际先进的4K超高清胸腔镜系统及配套器械,结合能量平台等,为精准、安全的微创操作提供强大硬件支撑。同时,拥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微创手术专家团队,紧跟国际前沿,不断挑战技术极限。年微创手术超过2300例,手术数量与质量稳居区域前列。

胸外科不断探索微创技术边界,多项特色技术惠及患者:如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功能性食管癌根治术、机器人手术等。今年3月,医院胸外科医护团队在魏育涛主任的带领下,为一位88岁高龄食管癌患者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H”吻合技术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通过精细化护理和家庭温情陪伴,患者仅两周便康复出院。这一案例不仅刷新了医院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微创手术最高龄纪录,更以“无痛、无管、快速康复”的成果,彰显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实践价值。

魏育涛教授团队在鲁西南率先开展经乳晕肺段切除术,成功为一名合并严重胸廓畸形、肺功能低下的肺癌患者实施高难度微创手术。患者术后仅4天康复出院,切口美观、疼痛轻微,标志着医院在肺癌微创治疗及快速康复领域再攀新高峰。

神经外科 从“保命”到“保功能” 神经功能保全率显著提升

医院神经外科在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冯雷教授带领下以“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为核心,整合多项前沿技术,在肿瘤、功能及血管方向,微创手术技术均有突破和发展。

在神经外科肿瘤方向,对于颅脑最深部的鞍底,斜坡区肿瘤,该科通过神经内镜系统,经由鼻腔自然通道到达颅底,实现“零皮肤切口”,也可以清晰显露鞍底结构及肿瘤毗邻血管,既提高了手术全切率,又达到了垂体功能保护的双目标。该科现引入了多模态成像融合技术及神经导航系统,对于脑部肿瘤可以精准定位肿瘤位置。

在神经外科功能领域,对于很多高龄老人来说,并不具备开颅手术的条件,该科现在开展的神经导航下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术,仅仅是嘴唇边的一个小针眼,便可以解决困扰老人已久的三叉神经疼痛问题。无需拆线,术后第二天即可出院。

微创手术技术在血管病区的应用更加广泛,该科日常开展的脑血管造影和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都属于微创手术。对于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也在常规开展微创内镜手术治疗,通过神经内镜下的血肿清除,仅需要一个3—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内镜直达血肿区域清除,同时回纳骨瓣,既减少了患者的损伤,又充分地清除了血肿。

微创手术技术的优点非常多。一是实现了神经外科手术从“保命”到“保功能”的革命,神经功能保全率显著提升,对患者心理进行了充分保护。二是攻克了神经外科部分手术禁区,使得脑深部病变得到精准治疗。三是为高龄和多病患者的手术再造机会,打破年龄与基础病禁忌,使得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有效安全的救治,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四是实现了医疗效率与资源优化,微创手术技术缩短了治疗周期,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五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多维提升,患者神经功能的保留也为患者职业能力重建提供了可能性。

脊柱外科 毫厘之间解“脊”困 微创之光显仁心

医院脊柱外科在医院副院长、脊柱外科学术带头人吕超亮教授带领下以深厚的学科积淀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在脊柱微创手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数以万计的脊柱疾病患者带来了“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的治疗新体验。

科室始终将微创理念贯穿于学科发展的核心,依托强大的技术平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已成熟开展涵盖颈椎、胸椎、腰椎全节段的各类脊柱微创手术,手术技术涵盖脊柱外科几乎所有前沿与高难度领域,整体水平稳居国内先进行列。

科室紧跟国际前沿,在脊柱微创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覆盖全面的技术体系。比如常规开展的单通道脊柱内镜(椎间孔镜技术),成熟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通过仅7—8毫米的微小切口,在内镜直视下精准摘除突出髓核、松解受压神经根,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微创技术之一。患者术后当天或次日即可下床,恢复迅速。还有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科室在鲁西南地区率先开展此项前沿技术。利用两个独立的小通道(一个观察通道,一个操作通道),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操作空间。特别适用于复杂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的镜下融合、颈椎后路Key-hole手术等。UBE技术融合了内镜的微创优势和开放手术的操作便利性,代表了当前脊柱内镜技术的高水平,使更多复杂脊柱疾病得以微创解决。

此外,还成熟开展脊柱内镜技术——精准摘除,钥匙孔里解难题;经皮内镜颈椎后路技术——解决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型颈椎病,避免了传统前路手术对气管食管的牵拉等弊端;镜下融合技术——在鲁西南地区率先突破,结合镜下精准减压与微创融合技术(如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为腰椎不稳、滑脱患者提供微创一体化解决方案;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治疗——造福老年患者,即刻止痛。

妇科 让微创技术的星火 点亮健康的明灯

近年来,该院妇科带头人王长河教授以敏锐的眼光和持续创新的精神,在妇科学的微创化与精准化领域持续求索创新,不断拓展腹腔镜下微创手术适应证,系统性建立了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等常规手术。与此同时,腹腔镜下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腹腔镜下早期宫颈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等复杂手术“遍地开花”。

如今,为推进治疗的精准化、个体化,满足患者一站式就医需求,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多个亚专科并驾齐驱,成为省内微创外科的标杆之一。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们将“毫厘间的艺术”演绎到极致,让微创技术的星火聚成点亮健康的明灯。

盆腔脏器脱垂手术:妇科开展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专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而设计。该手术利用腹腔镜技术的精细操作和可视化优势,通过腹壁微小切口置入特制器械,将生物网片准确放置于患者体内,以实现对脱垂子宫、阴道前后壁等盆腔器官的提拉与悬吊。

机器人外科:科室成功开展了近60例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早期宫颈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利用脐部皱壁遮挡手术切口,隐藏了手术瘢痕;进一步减少了切口数量,将多个操作孔整合为一个,术后几乎看不出疤痕,实现了“无痕手术”的理念。已成功开展单孔腹腔镜下手术近20例。

腹壁外科:在腹壁外科领域,妇科凭借“微创、无痛、舒适、安全”的诊疗特色,赢得患者的信赖。创新性地使用腹腔镜在皮下建立手术通道,并完整切除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为患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疾病,特别是对术后美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

泌尿外科 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 开辟精准安全高效新路径

在泌尿外科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正引领着一场变革。

前列腺癌作为老年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传统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而达芬奇Xi机器人拥有三维高清视野,能够放大术野10—15倍,清晰呈现前列腺周围神经、血管等细微结构。其机械臂具备7个自由度,可540°灵活旋转,在狭小的盆腔空间内精准操作,轻松完成切割、缝合等高难度动作,还能智能过滤医生手部震颤,确保手术稳定精细。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王超主任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将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前不久,王超为76岁巨大体积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最大径8cm)实施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机器人灵活翻转机械臂,在狭小操作空间内完成肿瘤切除与膀胱颈口重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排尿功能快速恢复,像此类手术,王超主任团队已完成200余例。“前列腺根治手术目前已进入机器人微创时代,手术也朝着‘三连胜’甚至‘五连胜’迈进,即瘤控、尿控、保留性功能、手术切缘阴性、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同时面对一些复杂棘手的高危患者,我们联合肿瘤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制定个体化方案,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缩短50%以上,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60%,患者得到更精准的治疗和更好的获益。”王超说。

机器人辅助微创技术,为前列腺癌患者开辟了一条精准、安全、高效的治疗新路径。从高龄患者的生命护航,到功能保护的细致入微,泌尿外科团队以科技赋能医疗,用仁心守护健康。选择这里,不仅是选择一台手术,更是选择一份对生命质量的承诺。在机器人与医生的默契配合下,前列腺癌治疗正迈向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未来。

肝胆外科 妙手“微”创,智启未来 精益求精,永不止步

在肝胆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医院肝胆外科马长林主任团队始终紧跟前沿,致力于将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应用于肝、胆、胰、脾等复杂疾病的诊疗,每年手术量超过3000例,微创率保持在87%以上,是鲁西南地区的领军团队。

从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到如今常规开展的腹腔镜下半肝切除、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LPD)、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以及机器人辅助下的各类高难度手术,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的绝大多数领域。特别是在治疗胆石症、肝胆胰良恶性肿瘤、门脉高压症等方面,微创手术已成为首选或重要选项,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康复周期。

机器人手术:马长林主任在鲁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了首例肝胆外科机器人手术(包括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胆管癌根治术、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术、半肝切除、肝癌切除术)。此外,还进行了全国手术直播,展示了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这一复杂手术。目前,马长林已完成近200例机器人辅助手术,高居全省第二位。

腹腔镜微创:从基础的腹腔镜胆囊切除,到高难度的腹腔镜下半肝切除、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等,微创技术已成熟应用于肝胆外科绝大多数疾病。

特色技术:双镜联合破解复杂难题。马长林主任于2014年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必要时结合消化内镜)的“双镜/多镜联合技术”率先引入鲁西南地区。该技术相较于传统开腹或单一腹腔镜手术,双镜联合技术大幅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年完成量200余台,惠及广大复杂胆石症患者。

肝癌综合治疗:对于可手术肝癌患者,腹腔镜微创切除是首选。术前运用增强CT/MRI、ICG肝脏储备功能检测、三维成像等技术进行“沙盘推演”;术中结合LUS、荧光导航确保精准切除,保护肝功能。

小儿外科 微创无痕,关爱未来 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在鲁西南地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以60余年深耕儿童外科疾病的深厚积淀,将微创技术锻造成一把“隐形手术刀”。科室主任庄博表示,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让孩子以最小创伤回归正常成长轨迹。2024年,科室年手术量突破3000例,其中微创手术占比达75%,年龄最小的患儿仅出生3天。

破局传统手术禁区,从“开腹时代”到“单孔革命”的技术突围。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李团光主任创新应用自然腔道技术,为2月龄巨结肠患儿实施无腹部切口手术。术中经肛门精准切除病变肠段,术后48小时恢复喂养,颠覆了传统开腹手术需3—5天禁食的困境。单孔腹腔镜技术:在脐部隐蔽处开5毫米单孔,庄博主任为1岁3个月高位隐睾患儿完成睾丸松解固定术。河北患儿家庭跨省400公里求医,术后24小时即出院,创口近乎隐形。

微创骨科技术先进。骨折闭合复位术:张立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技术,使6岁患儿肱骨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标准,术后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马蹄足无创矫治:应用国际公认的石膏靴序贯疗法,使9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在学步前矫正畸形,避免终身残疾。

毫米创口背后的理念革新。ERAS快速康复:微创手术联合围术期镇痛管理,使疝气患儿住院时间从7天压缩至48小时。无痕成长的人文关怀:庄博主任经常说,儿童手术不仅要治病,更要关注心理创伤。微创的不仅是切口,更是对患者身心全面的呵护。

从1960年建科时的手工器械,到如今毫米级精度的单孔腹腔镜;从救治鲁西南首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到让河北家庭跨省求医——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用60年坚守诠释:“微创不仅是技术,更是对儿童生命尊严的守护。”未来,科室将继续推动微创技术向“更小创伤、更快康复、更强心理保护”进阶,让每个孩子都能“无痕”成长。

关节外科及运动医学科 守护关节健康 再创灵动人生

以精准微创理念为发展导向,关节外科手术及关节镜微创手术并重发展,关节外科微创手术经历了多个阶段,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该科开始开展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包括镜下松解滑膜切除、肩袖单、双排修复术、钙化性肌腱炎的清理术、Slap、Bankart损伤的修复术等,是省内率先开展肩关节手术的市级医院,并开展了国内领先的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肌腱。

伴随着该科关节微创手术的发展,该科多人次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关节运动损伤疾病诊治及关节镜技术的培训。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主要有膝关节镜下前叉韧带全内重建术,肩关节镜下chinese-way技术,踝关节镜下全镜下韧带修复术,髋关节镜下盂唇修复术等。

外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医院先后引进了先进的高清关节镜、强生4k关节镜等。目前医院有关节镜影像设备8台,操作器械20套。这些先进的设备为医院关节镜手术的开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2014年关节镜微创手术突破800台,到2024年完成关节镜下微创手术3200余台,微创手术量及开展手术难度在省内处于领先位置,走在了国内市级医院的前列。

关节置换手术方面,在学科带头人聂志奎主任的带领下,以微创理念为核心,快速康复为宗旨,在手术中追求最小的创伤完成关节置换,术后综合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快速完成术后康复。开展了多项微创手术,如膝关节置换的股四头肌内侧入路技术,膝关节单髁置换、髌股关节置换,髋关节直接前侧入路置换技术等。

2024年,关节外科与运动学科开展了7000余台手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3200余台,占比45%。这些高质量的微创手术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关节疼痛症状,摆脱疼痛的枷锁,促进了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帮助患者重返高质量的生活,让年轻的患者重获运动自由。

2025-08-19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0279.html 1 “微创时代”走在前 “技”无止境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