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第02版:

从废墟到基石:十五年基层档案工作的双城记

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廉桂霞

编者按 为庆祝第18个“6·9”国际档案日,中共济宁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单位参加“请听档案说”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档案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撰写了一批高质量文章。现将部分优秀作品予以选登,激励全市档案工作者坚守初心使命、忠诚履职担当,生动呈现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与新气象,为我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展现兰台作为。

时光流转,档案无言。2010年初入职场的我就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一路走来,由岁月和职责共同书写的档案故事,使我感受到了档案穿越时空、连接古今的磅礴力量。

滨海之火 档案为证

2010年9月,我加入了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家大型家居建材企业。这家企业在当年5月刚经历一场火灾,导致百十家建材家居商户受损。我的入职,恰逢这场火灾的善后攻坚期。我的任务是:梳理、抢救、厘清火灾前与所有商户签订的合同、协议等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商户索赔的依据,也是企业厘清责任的凭证。

为了胜任这份工作,单位安排我前往当地档案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在那里,我学会了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全流程规范。培训归来,着手单位内部档案室的筹建。从规划布局到购置专业档案柜、温湿度控制设备,从制定《档案资料管理规范》到建立借阅登记制度,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将混乱无序的“故纸堆”,逐步建设成一个初具规模、管理规范的企业档案信息中心。这不仅为当时的善后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为企业后续的发展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基石之力 见证蝶变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为企业植入了一根坚韧的“筋骨”。在随后的几年里,我有幸见证了这家企业从混乱走向规范、从私营转向国有、最终成功登陆新三板的蝶变。而档案,是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当企业启动“私有转国有”的改制程序时,历史沿革、产权证明、财务审计资料等档案成为清产核资、界定权属、保障国有资产安全的核心依据。我们整理提供的每一份档案,为改制过程的合规、高效、平稳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证据链”保障。清晰的档案记录,有效规避了潜在风险,赢得了监管部门的信任。

看着曾经在火灾善后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档案室,如今成为支撑企业腾飞的信息堡垒,作为一名亲历者和建设者,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档案的价值,也在企业的涅槃重生与展翅高飞中得到了诠释。

洙泗弦歌 文脉启迪

2016年5月,工作变动将我带到了孔孟之乡的济宁。这并未割裂我与档案的缘分,反而在厚重的文化沃土中,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理解档案价值的窗口。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孔府档案”“孟府档案”的恢弘与深邃,也被“鲁壁藏书”的佳话震撼。遥想当年孔子第九代孙孔鲋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严峻环境下,敢于将《尚书》《论语》等典籍藏在孔宅墙壁中,使华夏文脉得以保存、重生。无独有偶,孟子第四十五代嫡孙孟宁,也于故宅墙壁中发现了其父孟公济为躲避战乱遗留其间的家谱,得以编修出孟氏家族历史上第一本体例较为完整、内容较为系统的《孟子世家谱》。这不正是档案守护文明火种、传承民族精神的体现吗?

从渤海之滨的灾后重建,到洙泗之畔的文脉寻根;从保障企业改制上市的硬核支撑,到感悟守护文明薪火的精神启迪,我在双城档案经历中感受到了档案的千钧之力。新时期,我将继续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敬畏之心、专业之能,守护好每一份记录,让档案在新时代继续书写不朽篇章。

2025-08-10 邹城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廉桂霞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9728.html 1 从废墟到基石:十五年基层档案工作的双城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