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近日,由共青团济宁市委联合山东广播电视台、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多部门主办的“青春之城 活力济宁”青年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暨全国大学生旅游季启动仪式在曲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营地成功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代表,济宁市博联会员代表,济宁籍返乡大学生代表及省市县网络新闻媒体记者、网络达人等4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济宁以青春之力激活文化“两创”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启动仪式后,同步开展“青年城市推荐官”主题活动和“跟着大学生游济宁”体验宣传暨“悦见发展”系列青年采风活动,与会人员深入孔子博物馆、鲁源村等地打卡创作,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深度与青春活力的研学之旅。
“青春巴士”大学生旅游专线:驶向文旅新体验
“乘坐‘青春巴士’逛济宁,感觉每个景点都有了新故事,没想到这几年家乡竟然有这么惊人的变化!”济宁市博联会员、韩国中央大学博士研究生郝延项,兴奋地用手机记录着家乡的风貌。为让青年群体深度感知济宁文旅魅力,团济宁市委创新开通“青春巴士”大学生旅游专线,设计大学生旅游线路13条。依托公交、旅游大巴车体设置“青春巴士”标识,由各高校直达景点,让大学生“一站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重点文旅项目。
在微山湖景区,“青春巴士”专线推出“红色青春研学线”,大学生们跟着“青年城市推荐官”的脚步,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通过情景剧、互动问答等形式重温红色历史。“这种充满青春活力的分享,让红色故事更能直抵人心。”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纷纷表示。专线运行以来,已开展专题活动8期,累计2000余名大学生乘坐“青春巴士”,感受“青春之城”,并贡献了“增设非遗体验站点”“开发文创盲盒”等200余条青春建议,为文旅景点注入年轻活力。
“感知济宁”系列活动:触摸城市文化脉搏
“原来济宁的非遗这么潮!”在鲁源村非遗体验活动现场,最近因毕业典礼“束脩之礼”走红的西藏民族大学学生韩盛珠,作为一名新聘任的“青年城市推荐官”,正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鲁锦编织,指尖翻飞间,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理念下焕发新彩。团济宁市委精心策划“感知济宁”系列活动,涵盖非遗体验、文化沙龙、城市探访等多个板块。同时联合市委网信办开展“跟着大学生游济宁”体验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城市推荐官”走进尼山圣境、泗水龙湾湖、邹城大洪漫谷等,以青春视角挖掘济宁文旅新亮点,让“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城市名片在青年群体中更加闪亮。
此外,团济宁市委创新开展“大学生看济宁”文旅推介活动,设置“花海中的青春济宁”“运河记忆 青春印记”“红色济宁 青春向党”等9个主题,动员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通过短视频、拍照打卡等方式,在自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推介家乡美景、好物与好故事,全方位展现城市文化魅力。累计开展3期主题活动,发布视频、图文5000余篇,有效推动青年参与文旅推介和文化传承。
“青春之城”青年“礼遇清单”:营造青年友好场景
“凭学生证就能享受景区门票、购房福利、体育健身、非遗体验等各种优惠政策,济宁对青年太友好了!”拿到“青春之城”济宁市青年“礼遇清单”的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卜秋雅难掩激动。
为着力打造“青春之城”,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助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让青年在济宁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团济宁市委广泛征集各类青年优惠政策,重点围绕“青年乐业”“青年乐创”“青年乐学”“青年乐享”“青年乐居”五大专项行动,从青年人才吃、住、娱、游、购等“身边小事”,到就业创业安居的“人生大事”,梳理形成“青春之城”济宁市青年“礼遇清单”,为青年提供多样化贴心服务。目前,已常态化发布文体类、购房类、大学生旅游类等各类青年“礼遇清单”11期,内容涵盖青年优惠政策368条。全国各地大学生,特别是济宁籍返乡大学生和驻济高校大学生均可享受学生价特别折扣及免费政策。
为了让青年学子畅享暑假,团济宁市委面向济宁市14个县市区征集暑期“礼遇清单”265条,给广大来济学子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
青年参与文化实践:展现文旅产业发展青春担当
“能带着家乡文化走向更大舞台,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作为“青年城市推荐官”,曲阜师范大学的吴怡刚刚结束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翻译志愿服务工作。本次论坛,团济宁市委共招募选拔青年志愿者273名,设置150余个点位,为嘉宾提供入住办理、会场及车辆引导、辅助翻译等接待服务。
团济宁市委持续打响“家门口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品牌,储备优秀青年志愿者队伍常态化服务大型节会赛事活动,并将志愿者纳入“青年城市推荐官”队伍。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1.1万余名志愿者完成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四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山东省机器人大会等32场大型节会活动志愿服务保障,服务时长9.1万余小时。鼓励志愿者积极履行“青年城市推荐官”职责,在服务期间积极宣传推介济宁文旅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让青春力量成为助推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