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赵文姝 王歆智)8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民生有温度 幸福有质感”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8场),介绍我市推出公安便民利民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服务有关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今年以来,济宁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主动警务”为主线,聚焦群众所盼、企业所需,在深化服务重大项目、保障高质量发展工作基础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集约办”模式提质增效,全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服务,为服务保障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公安力量。
深化模式创新,构建便民服务“集约办”。今年5月份以来,市公安局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创新推出济宁公安便民服务“集约办”模式。针对群众为不同业务“多头跑、反复跑”的问题,市公安局以“应放尽放、能放则放”为原则,将7类户籍、10类车驾管、8类出入境等近90项高频服务,科学整合、全面延伸至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通过“物理空间”与“事项权限”的双重整合,打造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终端,将“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变为常态,服务半径平均缩短60%以上,以“易办”“好办”“快办”有温度的服务,有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实施精细管理,打造智慧出行新体验。探索推出《全市公安交警服务保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一条措施》,推广非机动车左转一次性过街措施,推出轻微事故视频快处快赔,优化“12123”语音挪车服务,进一步提升交管服务精细化便利化水平,以高品质的交管服务更好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减证便民,跑出惠民利民加速度。创新推出车驾管服务新措施,持续深化惠民利企举措,拓宽涉企车管“预约办”“上门办”、微车管“自助办”等服务事项,推行精准提示服务,优化机动车检验“一件事”服务,助力优化暑期学生群体驾培驾考,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更加方便群众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