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李宪辉)济宁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八五”普法规划部署,特别是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要求,决定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训工程,旨在打造一支扎根基层、素质优良的法治人才队伍,筑牢高质量发展法治基石。
严格遴选,打造优质队伍。济宁经开区精准选人,制定严格标准,初步遴选要求具备良好政治素质、法律素养、道德品质和服务意识。优先从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网格员、“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等威望高、群众基础好、有沟通能力的群体中选拔。遴选“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288人,实现每村至少4名的目标。
多元培训,提升法治素养。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线下邀请法律专家讲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及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高频实用法律法规,筑牢依法办事理论根基。线上通过济宁市法律明白人网校、法治素养提升平台等,提供丰富资源和便捷咨询,通过建立微信群推送信息、知识、案例,线上答疑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课程设计紧贴乡村治理实际,将宏大法治理念转化为解决群众身边事的“金钥匙”。
强化管理,激发工作活力。加强“法律明白人”的监督管理工作,司法所协同村“两委”做好“法律明白人”的动态掌握工作,在基层法治队伍村公示栏中公开“法律明白人”姓名、电话,方便群众联系监督。严格考核激励,实施年度考核,从法治宣传、矛盾化解、参与治理等多维度评价,优秀者在上级有关部门表扬表彰中优先推荐。加强动态调整优化,建立退出机制,对违法违纪、不履职、群众反映差者“一票否决”,按程序清退并公告,及时补充合格人员,保持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积极作为,发挥关键作用。发挥普法宣传主力军作用,依托法治讲堂、集市庙会等,运用“乡村广播”、入户走访、文艺巡演、法律咨询等形式,深入宣传相关法律。近几年组织法治宣传30余场次,发放资料5000余份,解答咨询600余人次。发挥纠纷调解稳压器作用,利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主动介入调解,运用法律知识和技巧,依法依规化解矛盾,三年来参与调解纠纷100余起,成功率98%以上,有效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发挥基层治理智囊团作用,参与村(居)事务管理,为制定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提供法律意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协助村“两委”依法工作,收集反馈群众法治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通过系统培训和管理,“法律明白人”工程显著增强了基层群众法治意识,“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日益浓厚。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日渐提升,矛盾纠纷逐渐减少,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