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任婷婷)济宁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八五”普法为有力抓手,将学法、用法、普法融入日常工作,认真践行“经诚办”政务服务理念。通过深入法治学习、诚心服务群众、精准法治宣传,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转化为具体工作实践,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提升了整体法治工作水平。
深入开展法治学习,夯实法治根基。济宁经开区坚持以普法“固根本”为牵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核心法规纳入全员必修课,通过集中培训学习、结合案例讲解、以干促学等方式,将法治精神深植于行政审批全链条,着力锻造一支懂法、尊法、守法的高素质队伍。此外,通过结合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深化改革要求,动态梳理、公开发布事项清单、办事指南,明确申请条件、材料、流程、时限,指导工作人员精准掌握法律边界、程序要求和审批标准,构建一套标准统一、运行透明的工作体系,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指南之外无隐性门槛”,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阳光运行。
严格规范依法行政,保障服务质效。经开区坚持“普法先行、改革破题、服务增效”三位一体,将“八五”普法作为提升审批质效的强力引擎,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沿着法治轨道前行,在“惟真惟实”基础上提升,构建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易办”转变。同时,在食品经营许可领域深耕“审管互动”,将证前指导作为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抓手。在证前指导中,工作人员将“八五”普法融入服务细节,主动对接有意向办理食品经营许可的商户,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提供“一对一”法规政策解读。向商户发放《食品经营许可告知单》,列明申请材料清单、违法违规后果,避免因不懂法、不合规导致后期整改返工。让商户在合规前提下快速拿到许可,又以实践案例强化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实现了审批效率与监管效能的双向提升,切实将“八五”普法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优化政务服务、护航食品安全的实际成效。
拓展普法宣传渠道,提升法治意识。立足审批服务一线,经开区将普法宣传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依托政务服务大厅窗口、LED电子屏、线上办事平台等场景,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网络,让法治精神在与企业群众的高频互动中入脑入心,凝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共识。在办事大厅设置“八五”普法宣传角,摆放食品经营、市场准入、项目投资等高频政务事项的法规手册,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用通俗语言解读审批背后的法律依据。结合“政务服务进市集”活动,深入浅出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让法律法规听得懂、学得会。针对商户关心的食品经营许可、企业注册登记等事项,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制作“普法情景剧”,让企业群众直观感受到法治既是“约束线”也是“护身符”。通过持续宣传,不仅让企业群众熟悉了审批流程背后的法治逻辑,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合规办事”的共识,形成“审批有温度,守法成自觉”的良性互动。企业群众以法律法规为标尺规范开展经营活动,普法工作成为凝聚政务服务与社会治理合力的纽带。
济宁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持续发力,坚持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认真践行“经诚办”政务服务理念,提升自身法治能力,普及法治知识,坚守法治底线,赋能经营主体诚信经营、良性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和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