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碧源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部署要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创新实施“链长制”,努力培育打造“232”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运行稳中有进,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
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济宁工业“稳”的家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38个大类中32个实现增长、增长面84.2%;规上制造业增长11.1%、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工程机械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之一,积极克服国内行业继续低位运行、国际消费拉动贡献逐渐减弱的双重挑战,保持住了发展的高质量、加速度,总体运营水平与运营质量稳中向好。挖掘机、装载机、道路机械销量同比均增长超过20%。“三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海外OEM稳步提升,后市场业务收入提升29%。
聚焦重点加力,以政策为“翼”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市成立济宁市工业经济倍增指挥部,建立顶格推进、大事大抓的“1915”工作机制(即1个市工业经济倍增指挥部、9个产业集群发展专班、15个标志性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围绕产业链领域的堵点、痛点和难点,建立市、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助企服务行动,聚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同时,我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激励广大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多作贡献。
标志性产业链建设,是济宁稳定工业增长大局的关键抓手。聚焦“做大企业、做优链条、做强集群”,我市建立15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6个重点产业链,构建完善“总链长+链长+副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机制,并定期举办产业链、供应链融链固链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融通发展,为实现我市工业经济倍增、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产业链招商、融链固链、产学研合作、银企对接等活动145次,达成合作意向269项,签订合作协议57项。
山东金大丰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这家扎根农业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始终以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为使命,在总经理徐蕾的带领下,企业不仅将产能提升至年产5000台规模,更让产品精度、稳定性跃升至国际先进水平,为抢占全球高端农机市场筑牢根基。
2月9日上午,由山东新能船业建造的京杭运河最大尺寸LNG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济宁港航9001”船舶首航仪式在龙拱港举行。“90米LNG动力船在补贴后,价格较同吨位柴油船低22%,而且运营成本能节省60%。”新能船业财务总监祁彩振表示,凭借这一高性价比优势,新能船业成立短短两年,2025年度订单数就达到165艘,其中还包括法国达飞集团和坦桑尼亚等海外订单。新能船业生产加快带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3.1%,宁德时代投产入库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6%。
在工业领域,每一条产业链都是一块“压舱石”,这些力量的并肩联动,将为我市工业发展的“航船”注入源源不断的前进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