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慧喆
深秋时节,硕果飘香。穿梭在曲阜市的乡间村落会欣然领略到,儒韵之都里的大小村居散发着各自独特的韵味,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这其中,有一群不辞辛劳的身影,正忙碌奔波于走街串巷访民意、田间地头察村情、上下奔走跑项目——他们便是乡村振兴服务队和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7月,济宁市“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和新一轮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帮扶战正式打响。带着组织的重托与群众的期盼,来自济宁、曲阜市直的101位下派干部从城市来到乡村,迅速转变角色,扎根基层,驻村更驻心,带动帮扶村筹措了许多以前想不到、不敢做的事,让村里百姓们心里无比踏实,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心美村美,助推乡村向美而行
“村里好久没那么旺的人气了,今天的节目也精彩,家里的老人们都很高兴,直夸奖这个老人节过得最有意义!”一张曲村村民孔繁云满心欢喜地称赞。九九重阳节这天的息陬镇北夏宋村、一张曲村和杨新庄村热闹非凡,息陬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分组在3个服务村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庆重阳、感老恩”系列活动。活动联系了曲阜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医护工作者为老人义务查体,曲阜市彩虹公益活动中心为老人理发、包水饺。服务队以饺子宴的形式宴请村内老人,为12位90岁以上寿星精心准备了节日礼品,还邀请济宁市民乐艺术团为在场老人们献上了戏曲剧目表演。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中华民族敬老、重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温情缓缓流淌进每位村民的心坎里。
石门山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的董庄北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下派干部来到后,通过与村干部座谈走访、召开村情分析会,立刻将“问题清单”变为“行动清单”,把村民一直期盼的文化广场的改造提升提上工作日程,村内男女老少茶余饭后在广场上健身娱乐成为即将实现的梦想;规划建设一条长200米的民俗文化长廊,向百姓弘扬传统美德和儒家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尚;绿化美化沿街道路1000米,提升村居形象;道路两旁的40盏太阳能路灯,使夜晚的村庄变得亮堂堂,也照亮了村民的心。此外,还将增建200平方米的“莲心驿站”服务场所,作为化解村民矛盾、增强村干部廉洁意识的重要阵地,使村情民意和廉情信息的沟通渠道得到拓展和畅通。宽阔明亮的村道,美观整齐的院落,在文化广场上娱乐健身的妇女儿童,邻里和睦喜笑颜开的村民……看着施工队忙碌的身影,一幅美丽的农村新画卷正在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们的脑海中徐徐展开。
屋顶生金,房顶变成聚宝盆
在尼山镇第一书记村,放眼望去就能看到村大院或村民屋顶上一块块亮白色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是下派干部们带来的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屋顶闲置空间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村民只需要输出房顶,就能为村集体增加年收入2-8万元,每个出租户也能获得年收益700-800元。屋顶资源不动声色地为致富增收打开了新的空间。
尼山镇颜母庄村支部书记单继君指着村委大院的房顶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屋顶能生金。光伏项目实施以后,每块板都能够产生收益,集体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感谢下派干部给我们带来那么好的项目!”
目前,防山镇无粮庄村、陶西村、程庄村,石门山镇董庄北村、朱家洼村,吴村镇柳庄村、崔屯村还有时庄街道小安村都在效仿尼山模式,陆续安装光伏设施。下一步,下派干部将利用政策支持,开发更多的光伏项目可利用空间,打造“光伏屋顶”,继续为村增加集体收入,帮助村民拓宽致富途径,越来越多的屋顶“聚宝盆”即将出现。村里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对村子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种植养殖,托起富民强村梦想
小雪街道不少村在发展中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集体增收内生动力不足等难题,村“两委”班子对村庄发展有心无力。小雪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立足各个帮扶村实际,致力于探索突破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通过挖掘本地种植养殖人才技术,充分利用帮扶资金为发展产业项目赋能,开拓村级经济增收之路。目前,前苗营村肉鹅养殖及猕猴桃种植、南雪村猕猴桃基地项目、店北头村蘑菇大棚建设已经启动实施;白杨树村、武家村为保证后期高标准果蔬采摘大棚和金银花种植项目的水源供应,基本完成打井施工;西鲁村“阳光玫瑰”葡萄种植项目、大埠南村养鸡项目正在筹备。
“这些养殖种植项目陆续启动,将徐徐拉开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序幕。”谈到几个帮扶村未来的发展,小雪街道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葛俊岳对此满怀信心:“前苗营村预计集体年收入可增加30万元;南雪村猕猴桃盛产期预计可增加集体年收入20万元;还有店北头村的蘑菇种植投产后预计可以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50万元。”
在吴村镇,乡村振兴服务队立足实际、守正创新,合力打造吴村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扩大产业影响力。服务队依托当地“骊珠葡萄”特色种植基础,结合镇村的区位、交通、资源和人力等各方面优势,经过反复论证调研,决定将白塔村、蒋家寨村、孟官庄村、三官庙村、东杨院村、崔屯村、河洼村和柳庄村8个村共计300万的乡村振兴帮扶资金统筹使用,在吴村镇丛庄村东北景观大道路西侧集中建造18个钢结构冬暖式大棚,发展高标准大棚葡萄项目。这样一来,既能够发挥规模优势,减少项目投资风险,又有利于推动林果业与乡村旅游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振兴,解决村民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10月31日,8个村已经全部签署流转土地统筹使用协议,正式进入项目招标和具体实施阶段,预计到2020年5月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投产后第二年每亩收益将达到4万元。此外,服务队还协助吴村镇打造“红薯小镇”振兴计划,帮扶村孟官、白塔、蒋家寨、三官庙和东杨院等村已与兖州客商签订1500亩红薯种植回收项目。
曲阜市下派干部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实际行动,使得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更加现实和强烈。他们助推一件件实事的落地、难事的破解,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