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
首页
第02版:

邹城:让第一书记项目撬动村庄发展

■本报通讯员 赵海燕

“俺村大变样,路面全部硬化;文化广场也建好了,路边上都种树了,墙上还做了绘画,俺村变得漂亮多了。”邹城市张庄镇黑港村支部书记高恩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黑港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邹城市政府办公室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与支持。在邹城市,第一书记项目遍地开花、着眼长远、精准有效,像一个个杠杆,撬动着村庄快速发展。

民生项目遍地开花

村庄基础建设大大改善

香城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孙涛走访时,听到反映最多的就是整修村内中心街。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多方筹集资金,协调上级财政资金共计53万元,为北齐村东西主要路面铺设柏油,进一步提升了北齐村整体环境水平,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

中心店镇于家庄村吃水难、浇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邹城市卫健局驻村第一书记房涛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后,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和局党组汇报,想方设法、多方协调,投资约8万元,新打机井2眼,彻底解决了村西南部分农田灌溉和部分村民吃水难题。

萦绕在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第一书记心头的一个个“难题”被破解,帮扶的乡镇和村庄的面貌日新月异。今年以来,共协调各类资金1900万元,硬化路面100余公里,打井26眼,修建桥涵18座。第一书记前线冲锋陷阵,后方保障支持尤为重要。各部门各显其能,在政策、项目、资金等多方面予以倾斜。邹城市财政专项列支第一书记项目资金1430万元,切实解决乡村振兴和驻村帮扶中遇到的资金困难。

富民项目着眼长远

确保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大束镇葛炉山村有种植果树传统,但是不成规模,且果树品种落后,村民收入并不高。邹城市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组立足实际,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农科院校,争取市镇资金支持,全面开展精品果园建设,做好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文章。今年,葛炉山村万亩桃园喜获丰收,工作组又协调将340亩农田纳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完成17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遴选。目前,葛炉山片区已经成为青山绿水、景色秀美、果香飘逸的美丽胜景区域。

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各乡村振兴服务队、各驻村工作组都有所探索,有所实践,有所收获。该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及第一书记包驻村新上种养殖项目36个,引进工副业项目12个,安置就业1000余人,新增集体收入预计达500多万元。

扶贫项目精准有效

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邹城市各乡村振兴服务队和第一书记在发展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重点关注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邹城市统计局驻峄山镇存里村第一书记李俊峰说:“我现在和村‘两委’谈工作必谈扶贫。”正是这种执着和关注,存里村的扶贫项目落地快,效果实。工作组和村“两委”研究决定依托村集体成立农民劳务服务公司。工作组联系邹城创业大学、邹城琳哒职业培训学校来村举办为期15天的乡村振兴电商引领培训班,主要培训5G时代商机,抖音、快手电商建站和热门、直播技巧,淘宝网产品发布和直播,社交电商、微信营销技巧等内容,深受村民欢迎。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和一些生活困难的村民积极参加学习,期望尽快致富。目前,工作组正在引导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发展千亩高端桃产业基地,打造农产品电商产业园,运用市场化方法破解增收难题。邹城市疾控中心驻中心店镇东傅村工作组新建大型农贸市场,一方面可以安置东傅村精准扶贫户参与市场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他们自主经营,增加收入。

就业扶贫、教育帮扶、产业扶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抓大不放小,惠及每一户、每个人,切实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致富。今年以来,邹城市下派干部解决群众诉求1200多个,落实惠民政策120多项,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精准扶贫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

2019-11-13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755.html 1 邹城:让第一书记项目撬动村庄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