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第03版:

“孟母教子”5个经典故事

图文 刘贵之

母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孟母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对于当代家风建设,特别是廉洁道德家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据历史文献记载,孟母教子的故事,产生于孟子去世不久。荀子文章中有“孟子恶败而出妻”的记载,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足以说明孟子家事在当时已有传播。到了汉代,孟子故事已较为具体、生动和系统,并成为美谈,汉代《列女传》《韩诗外传》等典籍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

三迁择邻。孟子少时,孟母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优秀品质,3次择邻而居的故事。从凫村“林墓”之旁,到庙户集市,再迁到南关学宫之邻。《列女传·母仪》记载,“其舍近墓”,是说少年孟轲模仿人们哭丧、埋坟之事。“舍市旁”,记述了少年孟轲模仿商贩吆喝、讨价还价之态。“复徙舍学宫之旁”,则讲述了少年孟轲学习师生礼仪进退、读书学习经书之事。

断织喻学。《列女传·母仪》记载,孟子少时,中途辍学回家,孟母“引刀断其织,以此戒之”。以断机之举,警示中途废学之害,教子学习须专心勤奋。

买肉实言。《韩诗外传》载,“孟子少时,见东邻杀猪,问母何为?母曰:‘将以啖汝!’母悔其诳也,买肉以啖之”。孟母以身作则,教子要成为言而有信之人。

阻子休妻。《韩诗外传》载,孟子之妻独居时裸露身体,被孟子看到,认为妻子不懂妇道之礼而要休妻。孟母训示说:《礼》上说“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她斥责儿子不懂礼,反而以礼责备妻子,阻止了儿子休妻。

释子之忧。《列女传·母仪》记载,孟子因在齐国不得重用而叹气,母问其故,孟子说:在齐国,理想难以实现。要离开齐国远走他国,可母亲已年老,因而忧愁。孟母从“夫死从子”的“女礼”,讲到男子要以事业为重的“义”等很多道理,告诉儿子“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鼓励孟子周游列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孟母这番话语,为后来孟子“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础。

“孟母教子”的5个故事,形成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贤母教子的美德传承系统,它们都是以道德培养为重点的。“断织喻学”,讲学习不能中断,学习要有毅力,是在讲德育。“买肉实言”中的诚信教育,“阻子休妻”中的夫妻关系处理,“释子之忧”中的顾大义、干大事等等,都体现了德育为首。

5个故事中,3个在幼年,重视道德养成教育。两个在成年,一个是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另一个是要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后世家庭家风建设的五大要素,孟母就已奠定了。说孟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家风建设的奠基人,以及“四大贤母”之首,是有坚实历史依据的。

孟母教子的故事,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到了宋代,则将孟母教子的故事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写入影响巨大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广为传诵,家喻户晓。

今天的我们如何汲取“孟母教子”丰富的文化营养,关心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那就是身正为范,德育为先,夫妻共育,爱国爱家,合力共为,方法灵活,内容创新。

2025-05-10 图文 刘贵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2999.html 1 “孟母教子”5个经典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