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固本之策。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按照市委“双基”三年行动计划部署,持续抓基础、补短板,抓规范、促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在庆祝建党98周年之际,本报特推出“济宁市基层党建工作巡礼”栏目,展示全市上下大抓基层党建的亮点工作、经验做法,供交流互鉴、共同提高。
兖州“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兖州区全面贯彻全市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党建统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坚持支部引领,实现多方共赢。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土地资源、农村劳动力、政策信息等发展要素融合,走出一条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各村党组织积极探索,通过整理废弃坑塘搞种植、包发流转土地,组建合作社农业公司等形式,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公司+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模式,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物流运输等经营性项目,增加集体收入。大安镇西垛村党支部领办成立股份合作社,采取村“两委”成员和村民组长筹资、村集体入股、村民以地折资入股形式发展瓜蒌种植,三方按比例分红,收益十分可观。
打造先锋雁阵,领飞乡村振兴。先后举办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农村(社区)优秀党员示范培训班,并组织8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赴苏州、潍坊、泰安等地进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在深入摸排全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原则,组织50名强村、弱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双向挂职”工作,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开设全区农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论坛,邀请全国知名村党组织书记、本地经济强村党组织书记面对面授课交流,引导村党组织书记在相互切磋中提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目前,“领头雁”论坛已成功举办2期,先后邀请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宁阳县农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桑逢杰,肥城市湖屯镇前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兼合作社理事长贾爱云等进行现场授课。
完善奖惩机制,提高考核效能。为助推责任落实,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出台《兖州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积极探索整镇推进、整区提升的有效模式,明确集体经济发展增收情况与村干部待遇报酬、表彰奖励挂钩,并制定奖金具体分配办法,充分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同时,为健全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制定《兖州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及责任追究办法》。《办法》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收入缴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范,明确规定村里有1人因违反“三资”管理规定受到处理,村书记、主任、会计都要扣除相应的岗位补贴。
强化人才支撑,夯实发展基础。在党性强、作风好的基础上,优选愿意为群众服务、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能人”,从机关事业单位、致富能手、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优秀民营企业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积极组织广大科研人员到农村搞科研、做指导,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科技推广、产业示范、人才培训等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培植特色产业,培育致富带头人和乡土科技人才,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和村庄增收致富。目前,拥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人选1人,齐鲁乡村之星3人,济宁市乡村之星5人。举办高端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对接研讨会,邀请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36名专家实地考察对接,现场达成合作意向41项。
泗水建立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制度 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泗水县全面实施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制度,用制度规范村级组织、村干部权力运行,促进村干部作风转变,让小微权力、公共服务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定清单体系,以详细内容界定具体职责。对村级组织的权力和义务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制定形成《泗水县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清单》包含小微权力、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三大类内容,涉及58个项目。在小微权力方面,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17项权力内容。在公共服务方面,详细规定了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服务、临时救助申请服务、人民调解服务等30项服务内容。在村级运行机制方面,梳理制定了“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11项村级运行机制。《清单》逐项明确权力行使的政策依据、实施条件、办理程序、责任主体等,确保实现“权权有清单”。
完善标准流程,以规范步骤促进组织操作。为便于村级实际操作,避免执行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专门设计制作“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民事代办和农村“三资”管理监管等流程图,确保项目流程一目了然、简单易懂,方便村干部“照单操作”。印发《小微权力清单全程记录簿》《公共服务清单记录簿》及填写规范,下发记录纪要及公示公开项目参考模版,规定流程和细节,对会议记录、存档材料及人员签字、手印等操作做出明确规定,用严谨的步骤程序规范“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运行,确保实现“事事有流程”。
强化全程监督,以公开透明倒逼权力入轨。规定村级事务应主动邀请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发挥监督作用,参与村级重大事务、重大决策的动议、决策、执行全过程,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印发2000余册《泗水县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学习。拍摄微电影,制作微动漫,利用远程教育示范点巡回播放,创建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漫画长廊,设计创作口袋书、漫画宣传图册,全面提升党员群众知晓度。实行强制性公开,充分利用公示栏、“泉乡党建”智慧平台、“泗水党建”e平台等线上、线下资源,对财务和重大决策进行强制性公开,对不进行规范性公开的发包合同、财务支出等重大决议一律不予认可,确保实现“监督有保障”。
突出务实管用,以科学方法保障落实效果。将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作为全县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实施多职能部门联动模式,建立推进权力清单工作会商机制。把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规范运行工作情况作为基层党建考核和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采取实地督导、明察暗访等方式,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按照先试点、再完善、后铺开的原则,在65个村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设计《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测试题》,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监委会成员,镇街人社所、民政办人员实行全员测试,以考促学,真正让“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入脑入心,确保“落实有保障”。
自村级“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工作开展以来,泗水县各镇街党(工)委、各村级党组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服务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基层治理水平不断规范提升。目前,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办理各类服务事项6.3万余件,涉及村干部的信访量逐步下降,群众对村干部的信任度、满意度明显上升。
泗水党员群众观看“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清单”漫画墙
曲阜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构建乡村治理新模式
曲阜市按照“文化深度融入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路,以过硬支部为引领、尚德党员为带动、全民共建为支撑、乐和家园为载体,着力构建“四位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
推行“党支部+乐和家园”建过硬支部。立足曲阜文化资源优势,推行“党支部+乐和家园”,以一网、两站、三院和十个理事会为架构,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加强网格建设。将一个村作为“乐和家园”的基础模块,以街巷为网格单元,以5—10户为小组,将党员、志愿者及村民代表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将党建、民生、维稳等工作沉到网格,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拓展活动空间。整合村级现有活动场所,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者服务站,招募30余名志愿者驻村开展服务,协助党支部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积极性。依托文化大院、乡村书院和文明庭院,拓展党员和志愿者活动空间,目前通过文化大院开展文明实践活动400余次,依托乡村书院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章党规、传统文化等1.8万人次,通过文明庭院落实家规家训,形成了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搭建治理平台。针对当前村干部职数少、事务多的问题,探索创新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模式,组建协商议事、民事调解、守望互助、党群教育、产业发展、文化节庆、关心下一代、婚丧嫁娶、环境卫生和治安维稳等10个理事会,搭建了“党支部—理事会—农户”三级“微治理”平台,实现了村民自治的延伸和村庄治理资源的整合。
实施“儒学修身行动”打造尚德党员队伍。坚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力量,让传统文化融入党员个人自学、日常行为、组织生活、家风建设、廉洁自律和服务群众中,打造尚德党员队伍。让党员明大德。将传统文化列入“三会一课”和党员自学内容,组织党员到政德教育基地、市党史馆进行培训,提高党员的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党员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让党员守公德。聚焦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农村改厕、拆违拆临等村级重点工作,建立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将党员作用发挥在一线,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目前,全市组建农村党员志愿服务队260余支,参加志愿活动1.9万余人次,累计开展各类“微服务”2.8万余件,彰显了党员的公德。让党员严私德。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征集党员好家风故事1400余条,编撰《圣地颂家风》,引导党员带头言语文明、搞好卫生、邻里和睦、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培树养成君子人格。小雪街道武家村党员带头颂家风的做法,《大众日报》予以报道,并得到省委刘家义书记肯定。
开展“群众性活动”全民共建美好家园。坚持党建引领、全员参与,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党组织纽带把各方紧密联系起来。村党组织加强对十个理事会的领导,在各理事会的组织下,开展民意收集、平安创建、群众救助、经典诵读、产业助力、文化节庆、留守人员关爱、移风易俗和美化环境等九大活动,群众参与率达到90%以上,激发了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活力。通过集中活动把各方积极性调动起来。印发《规范村(社区)“党群集中活动日”的实施意见》,确定每月25日为“党群集中活动日”,在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参会的基础上,每次活动邀请理事会成员、普通群众和志愿者参加,推动村级活动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通过活动共联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村党组织和理事会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服务群众。尼山镇党委在各村协商议事理事会的组织下,建立“说事必回”平台,通过说事墙、说事室和回音壁,形成“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共识,有效解决行路难、供水等各类问题200余件。王庄镇毕家村产业发展理事会成立后,通过外出“取经”借鉴“良方”,流转土地200余亩种植黄桃,村集体增收12万元,产业振兴趟开了新路。
曲阜书院街道组织农村党员
干部参观中华传统家风文化园
济宁高新区“五规范五提升” 推动园区党建工作提档升级
济宁高新区坚持以园区党建为统领促园区转型发展,实施“五规范五提升”,推动园区党建工作提档升级,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园区发展互促共进。
规范管理体制,提升党建作用发挥。结合推行“一区十园”改革,在综合保税区等5个直属区级产业园区,建立园区综合党委,负责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隶属区“两新”组织党工委管理;依托科技金融创新园等5个街道层级产业园区,建立街道产业园区综合党委,隶属街道党工委管理,将街道综合党委管理“两新”组织党建职能调整到街道产业园区综合党委。构建起区党工委→区“两新”组织党工委→产业园区(片区)综合党委→非公企业党组织“四级联动一盘棋、上下贯通齐步走”的园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规范组织设置,提升党建工作覆盖。精准掌握底数。依托园区综合党委,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摸底调查,将党建工作作为项目落地同步登记审核指标之一,做到党建工作同步跟进。建立园区企业党建工作台账,动态掌握企业党员数量和党建情况。优化组织设置。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依托10个产业园区综合党委,建立联合党组织30个。对没有党员的企业,由园区综合党委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将党组织覆盖向企业项目延伸,在13个项目指挥部和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
规范队伍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活力。10个产业园区综合党委分别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和专职人员负责党建工作,建立了由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指导员、热心党建工作退休老同志构成的党务工作者人才库。加强教育培训,将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在济宁市委党校举办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到厦门、福建等地学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组织编印了《济宁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用手册》和《济宁高新区基层党建规范》,指导园区两新组织规范开展党建工作。加强理念创新,推行“党建+人才”模式,搭建党员骨干成长成才发挥作用平台。
规范阵地建设,提升党建工作保障。区党工委每年设立200万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采取税前列支、党费返还等方式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没钱办事问题。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建设园区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5处,集中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建立部长访谈制度,通过一线调研、工作访谈,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实现对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的全程监督纪实。
规范活动开展,提升党建服务水平。在园区企业广泛开展寻找身边奋斗者等活动,积极推行党员亮化积分管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引导鼓励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标杆”。积极探索将党组织活动与青年喜爱的活动相结合,带动园区青年参与举办各类公益活动近30次,募集善款20余万元,关爱贫困儿童、留守儿童,走访老党员、困难农户500余人次。开展“六好”、“四有六好”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培树了如意集团党委“一二三四”党建工作法、柳行街道三角绿地商圈党建、接庄街道“谢华亮党建工作室”、大成钢构、孔子国际学校、海达行知学校等一批党建工作品牌和党建示范点,整体提升了园区党建工作水平。
济宁高新区高标准打造
园区党群服务中心
邹城实施“五彩党建”创新工程 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邹城市实施“五彩党建”创新工程,在组织覆盖、共驻共建、服务共推、资源管理、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出实招,全面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优化组织设置,打造“红色堡垒”。推动城市社区结构优化和适度调整,加大网格党支部组建力度,确保“应建尽建”,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整合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力量,组建“党建工作联盟”,形成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党建格局。先后组建街道“大工委”3个、社区“大党委”37个、网格党支部117个,吸纳驻区单位兼职委员146人。
推进“多元共治”,凝聚“橙色活力”。深化部门单位联系社区工作,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开展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老干部(老年)组织进社区活动,探索物业规范化工作模式,推动市直部门、“红色物业”等各类组织融入社区、融合发展,构建共驻共建、多元共治工作新模式,逐步构建起街道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今年报到党组织116个、党员5933人,开展联建活动61次,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5处。
提升服务水平,遍洒“金色阳光”。推进党群服务标准化,探索“全科社区工作者”“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打造“15分钟服务圈”。加强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党员微志愿行动”、“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认领居民“微心愿”,提供组团式服务,为群众送去“暖心服务”。目前,已开展居民服务15392人次,志愿服务1291人次,群众满意率明显提升。
强化工作保障,厚植“绿色希望”。调整优化街道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健全完善市、街道、社区、小区四级服务网络,现已建设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37个、聚力先锋站17个。加大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有钱办事”。加强社区党委班子和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举办社区党委书记素质提升培训班。实施“社区工作者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和薪酬增长机制,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完善制度机制,健全“蓝色规范”。积极推进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街道党工委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定赋予街道相关职权的具体操作规范,增强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落实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实现社区“减负增效”。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整合党建、政法等各类网格,打造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一专多能”网格员队伍,实现基层治理“一网统筹”。落实“五议一备案两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居民说事、社区党员工作室等做法,构建规范、透明、高效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
邹城千泉街道泉兴社区举办庆祝建党98周年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