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国庆 通讯员 谢方亮 陈阳 摄影报道
去年以来,邹城市千泉街道成功打造“泉帮办”为企服务品牌,并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运行的商务社区党委,为基层商务社区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成为当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泉”动力。
千泉街道南部商圈商业繁荣,已形成五大商业区域、八大专业市场,涵盖商家6600余户。为了更好地服务这些经营者,千泉街道以“千方百计、泉心泉意”为服务宗旨,选优配强服务队伍,织密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机制,为商圈内的企业和商户提供了全方位、便捷化的服务。
党建引领,锻造服务“先锋军”
千泉街道在党建引领方面下足功夫,构建“街道党工委—商务社区党委—企业(市场)党支部—党员示范岗(户)”的组织架构,把支部建在市场里,把示范岗设在企业中,引导党员主动参与商圈服务。目前,街道已成立企业(市场)党支部18个,党员示范岗(户)160个,划分大网格17个、微网格36个,每个微网格都配备了专属网格员,形成了强有力的服务网络。
此外,街道还组建了“商务社区党委+涉及部门”的“1+N”“泉帮办”服务团队,从多个部门中选拔了86名有责任心、有社会经验的机关干部,联系3266家重点企业商户,提供定期走访调研和全方位服务。同时,街道还成立了商务社区志愿服务团,下设五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五色活动”,已服务企业、商户500余家。
焕新硬件,构建服务“新阵地”
在硬件建设方面,千泉街道同样不遗余力。以城南商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阵地,高标准建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政务专厅,推出惠企服务46项。中心设置了政务服务、减税缴税、志愿服务等6个“泉帮办”座席,负责协调对接各种资源,帮助企业和商户操作政务服务平台。
此外,街道还打造了共享议事厅、共享会客厅、共享直播间等功能区,为企业商户提供创业培训、共建联谊等阵地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商圈党校的定期活动,不仅提升了商户党员的能力素质,还为企业商户理清思路、提供借鉴。
针对灵活就业群体,街道还建设了“暖蜂驿站”“零工小站”37处,配备各种便民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零工人员提供免费服务,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多元服务,当好发展“护航者”
在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千泉街道同样走在前列。街道注重超前对接、超前谋划,在政策、法律、金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每季度召开一次商务社区党委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商圈理事会议,现场沟通交流,分类建立“商户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
此外,街道还建立了商户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四单”工作法,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服务事项管理监督等制度,确保服务质量。同时,街道还开通了意见建议反馈电话,及时了解真实情况,采纳合理建议,提升商圈标准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