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盈盈)今年以来,济宁太白湖新区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共进之路,以 “五持续” 战略为引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秉持精准、依法、科学治污理念,强化指导、帮扶与服务。在重点污染源治理方面,中石化济宁油库完成汽油储罐浮盘改造,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创新实施工地扬尘“绿黄红”三色监管机制,督促项目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抑尘要求,全区在建项目PM10扬尘检测设备实现全覆盖。狠抓道路扬尘治理,通过精细化清扫保洁,确保城市道路干净整洁。
持续开展水污染治理。建设7处环保功能性人工湿地,总面积超2.1万亩,日处理中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逐步构建起“治、用、保”相结合的湿地生态补水体系。其中,老运河人工湿地采用复合潜流湿地+水平潜流+表面流+稳定塘的处理方式,通过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协同作用,逐级降解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该湿地不仅为太白湖景区提供生态补水,还为南四湖生态补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持续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成立危废排查专班,对全区14家涉危废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危废管理规范、高效。全面落实应急防范措施,杜绝失控、流失风险。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开展帮扶,指导完善环境风险应急、危废规范化贮存等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整改清单4份,明确责任人及整改时限,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
持续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制定专项整改方案,对40项具体问题逐个分解,建立“区级领导+行业部门+属地镇街”三级包保机制,形成“一案一策”,全过程跟踪管理。完成6个老旧小区和2条问题路段的雨污分流改造,清淤疏通管道30.9公里,推进3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济三电力、中联水泥超低排放改造,年度煤炭消费压减18.5万吨。实施南四湖流域整治,保障入湖水质安全。
持续护航高质量发展。以“稳增长、促发展”为目标,线上开通咨询服务通道,线下提供上门服务。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审批时间缩短30%以上。落实118家中小微企业包保服务制度,开展助企公益行动,邀请专业律师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正面清单动态调整制度,将6家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清单,原则上不主动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完善监管方式,通过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手段,实现精准监管,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柔性执法,落实“两轻一免”政策,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环境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