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彦彦
通讯员 王晓宇
编者按
前不久,山东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确定首批山东省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县(市、区)试点单元,我市部分县区和单位列入首批山东省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单元名单。为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升我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本期刊发汶上县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经验和成果。
汶上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儿童需求为导向,夯实服务阵地,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服务,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建设路径,着力构筑儿童友好“护苗圈”“服务圈”,全力打造“汶暖童心”服务品牌。
•聚焦儿童需求,夯实服务阵地,拓展“友好”维度
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依据儿童年龄、性别和身心特点划分不同区域,设置体育活动室、音乐舞蹈室、幼儿绘画室、慈善图书室等场所,实现动静分离。配置适合未成年人的器材,一切可用设备均按照适用儿童原则设计。服务布局高效简明。以信息中心为指引,健全个案会商、赋能培训、临时监护等功能,实现功能区高效运转,监护生活区温馨舒适,实现开放空间和私密空间相分离,提供“全方位”“全年龄”“全功能”的专业关爱服务。平台布局智慧协同。推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平台转型升级,统一规范管理全县未成年人各类数据,为精准关爱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中心与15个未保工作站、58个儿童之家、540名儿童主任结点连线、连线成网,强化信息沟通、数据共享和资源链接,合力绘制全县未保工作“一张图”。
•创新赋能方式,提升专业能力,扩大“友好”效度
帮扶机制精准健全。建立孤困儿童“1+1+2+N”精准结对帮扶制度,变被动申请为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即时帮扶,健全帮扶上门机制,提高保障服务水平。整理形成《汶上县困境儿童资源清单》,为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化的主动帮扶。购买服务促保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投入资金260余万元,用于亲子教育和儿童体育活动、五防安全教育等服务,开展服务活动500余场次,直接服务儿童及家长2.5万余人次。创投大赛汇资源。举办第二届“汶暖童心·护童成长”未成年人成长支持计划公益创投大赛,投入10万元评选推进项目5个。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开展暑期关爱服务系列活动20余次,“同筑梦·向未来”残疾儿童公益项目获评全国“志愿助残百佳案例”。
•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摸排评估,提高“友好”精度
完善个案服务功能。根据危机级别、心理状况、求助意愿三个维度,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等差异化服务,形成“走访筛查发现——服务转介——个案精准服务——后续跟踪服务”个案服务闭环机制。精准摸排评估。结合全国“护童成长”基层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选取个案管理试点镇街,对426名困境儿童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个案管理124例。通过分析评估,为个案儿童量身定制关爱计划,确定服务模式。定期回访探访。充分发挥540名儿童主任优势,在每月对孤困儿童走访1次的基础上,对结案儿童一并回访、重点关注,必要时加大频次,及时报告发现的各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