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焕英
我有一双漂亮的37码绿色雨靴,虽然现在被搁置起来,但它依然较新。期间多次搬家,这双雨靴我都不曾有过扔弃的念头。
我生在农村,汶上县杨店镇王楼村。我家在村东头,小学在村西头。1990年的时候,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记忆给我太多的是下雨以及难走的泥巴路。而我当时是多么认真的一个小学生啊,上学从不请假,风雨无阻。可是10岁的年纪觉得从家到学校的那条泥巴路特别长,特别长,尤其是下雨天,这种感觉更是强烈。我羡慕那些在学校周围住的同学。夏季还好说,即使下暴雨,我都能挽起裤腿,脱掉凉鞋,光着脚丫,趟过每天上学必走的那条泥泞路跑回家。可是秋天的雨,极难对付了。我家里不富裕,记忆里春秋天我只有2双单布鞋交替着穿,那是我的妗子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有时候雨下一个月,我的鞋子即使来回换着穿,每天也都是湿的,特别沉。于是,拥有一双雨靴成了我当时最伟大的梦想。我舅舅特别疼我,他许诺给我买一双雨靴,不过要买大一些的,能多穿几年。好吧好吧,只要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雨靴就是一件很“拽”很“拽”的事情。我当然同意啦!
很快,在那年冬天我舅舅给我买了一双37码的雨靴。我迫不及待地试穿了一下,虽然有些大,走起路来甚至能把靴子甩掉,但我仍然兴奋了许久许久。于是,我开始盼望下雨,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也在盼,我的这个愿望终究没实现。等啊,等啊,等过了春雨贵如油的春天,终于在第二年夏天等来了适合穿雨靴上学的大雨天和泥泞路。我骄傲地穿上那双绿色的雨靴,在和小伙伴一起上学的路上大步前行,而且专门挑有水坑的地方走。小伙伴羡慕的眼神满足了我小小的虚荣心。那一天,我上课特别得认真,语文老师布置的课文背诵我当堂课就背了下来。等到雨过天晴,我小心翼翼地把雨靴擦洗干净,放在了我的床头底下,心里却偷偷地盼着下场雨的到来。这双雨靴一直陪伴我上完整个初中。
也许是我爱惜雨靴经常舍不得穿,也许是后来的雨天减少,也许是初中的时候我们走的那条上学的路变成了石子路,雨靴穿的少了,但依然被我保存得很新很新。后来到汶上县城上高中,我住校,从宿舍到教室或食堂,都是水泥路了,雨靴就慢慢地被搁置了。但每次放假回家,我依然盼望雨天。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21年过去了。2011年,我已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小家,也住上了楼房。我的儿子早早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合脚的雨靴。这一年,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家离学校很近,骑自行车也不到5分钟的距离,而且从家到学校的路已经全部是沥青路和水泥路,连校园里也都是水泥路了。儿子的鞋也不再单一了,透气的、防雨的都有,即使下雨,雨靴似乎也可以不用穿了。但儿子还是要求买了一双。儿子说:“妈妈,我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挑个有水汪汪的地方走,踩着水汪汪玩,靴子不就有用了么?”是啊,儿子的雨靴是用来踩水玩的,而我的雨靴是用来走那些泥泞的路的。我们娘俩的雨靴在不同的年代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了。
如今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农村,已经很难看到泥巴路了。农村已经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就连村里的生产路也都是水泥路了。儿子渐渐长大,专门穿雨靴踩水玩的兴致也没有了,更多时候,雨靴被我放置在鞋柜里。现在儿子上初三了,他的那双雨靴早已经穿小了,但儿子没再要求我给他买大几码的雨靴,因为下雨天,一双运动鞋再加平坦的水泥路就能应付了。
前些日子,我整理鞋柜,把儿子的雨靴和我的雨靴放在一起搁在储藏室了,两双雨靴成了我们两代人不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