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4日
第01版:

我市积极探索电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

本报济宁讯(全媒体记者 杜文闻)能源电力是现代经济社会运转的基础能源,也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保障的“先行官”。3月20日,市能源局、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召开宜商济宁、能源先行“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电力服务十项举措发布会,以“接电快、供电好、用电省”为核心,探索电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提升办电服务质效,开展个人充电设施报装、企业开办用电等业务事项“一次办”。实行水电气讯联合报装,实现接入工程联合规划、联合受理、联合踏勘,园区接入工程联合施工、联合验收。

深化“政企信息一键通”,对接市大数据中心平台,线上获取土地储备、出让信息,共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开发边界。打造格里办、马上办、办得好“网格三办”服务模式,全省首家实现全渠道客户诉求线上管理。

深化“报装接电一链办”,高、低压用户办电环节分别压减至4个、2个以内,无配套工程的低压用户,实行“当日申请,次日接电”。打造“报装服务链”“配套工程链”“资金流转链”业扩全流程管控平台,简化配套工程前期流程,提高立项效率。

坚持“让电等发展”理念,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全年投产配网工程1195项,户均容量达到3.5千伏安。坚持“不停电就是最好的服务”,深化配电自动化一键转供、整站自愈应用,故障自愈成功率保持 95%以上。

创新“帮办”“管家”举措,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积极对接全市“十个新突破”、工业经济“1113”工程,制定服务清单,配齐市县专属服务团队,做好做实企业增长强力支撑点。实行企业用电“管家”服务,发放电力服务“一本通”,定期开展上门服务。

实施“清风暖阳”行动,全力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需求,高效保障74.8万千瓦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和两个陆上风电项目并网。强化系统调节能力,服务5项71.25万千瓦新型储能和153项低压台区云储能落地,培育10万千瓦级虚拟电厂,实现低压分布式光伏柔性控制覆盖率100%。

深化“诉求不出网格”服务,全力做好民生用电服务。推动居民充电设施建设,打造10个有序充电示范小区。推行社网、村网“共建、共治、共享”服务模式,深化政企网格系统互联业务,拓展网格诉求收集反馈渠道,实现群众“诉求不出网格”。

省办电成本,符合政策的用电项目实行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零投资”。深化“三省”“三零”服务举措,工业企业和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用电客户“省力、省时、省钱”,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符合延伸投资政策条件的10千伏及以上项目,延伸投资电力外线工程至用户建筑区划红线。

省用电成本,推行客户电费交纳模式“多样性”。大力推广“电e金服”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支持上下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落实农业生产分时电价政策,全力保障春耕春灌、三夏和秋粮生产用电。

省时间成本,践行全过程用电温情服务“更省心”。推广应用数字化电子发票,实现全量客户电费发票“即开即达”,发票获取“零跑腿”。推广10千伏接入工程典型设计“扫码带走”,助力内部工程降本提速。推行接电服务流程办理线上化,受电工程“云验收”,验收合格当天装表接电,节省客户管理成本。

2025-03-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9737.html 1 我市积极探索电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