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李明)汶上县中都街道党工委锚定“小切口+精服务”工作导向,创新提出“数治赋能、共治聚力”的融合治理路径,围绕社区空间高效利用、公益集市政企民协同、志愿服务品牌培育三大核心任务,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破题之策,推动社区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单一化”向“融合化”转变,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标杆。
聚焦“空间革命”,激活社区治理“新场景”。街道创新打造“1+N”社区空间共享模式,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利用小区物业闲置场地打造红色微阵地。优化“嘟来办”小程序功能,实现空间预约、需求征集、活动发布等功能“一网通办”。推行“错时服务”和“共享清单”制度,协调辖区学校、爱心企业的会议室、文体设施等资源纳入共享清单,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模式,实现资源跨领域、跨时段高效利用,破解资源供需矛盾。
深化“公益集市”,构建政企民协同“共同体”。构建“党建搭台、多元参与、利益共享”的协同机制,创新“公益生态圈”运作模式,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成立“红色公益联盟”,定期举办“公益大集”。推行“公益积分”激励机制,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可累积积分,用于兑换企业提供的商品折扣、优先使用共享空间等权益,形成“付出—积累—回报”良性循环。设立社区公益创投基金,支持社会组织、居民骨干申报“助老送餐”“儿童托管驿站”等小微项目,推动公益服务精准化、可持续化。
培育“志愿品牌”,绘就精细服务“工笔画”。深化“一社一品”志愿品牌计划,指导各社区培育专属品牌,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成立“红色智囊团”,挖掘居民中的“能人巧匠”,组建“邻里工匠队”“妈妈调解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网格走访+线上问卷”征集需求,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清单,按需开展“订单式”服务。同步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居民可通过小程序对活动打分,社区根据反馈动态优化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