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诗影 张惠亚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鱼台县擂起催征鼓,吹响了全力全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奋力开创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回顾2024年,鱼台县按照“发展为要、生态优先、群众第一”工作总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各项工作争创一流,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情基点县、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省水利建设督查激励县、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全省养老服务工作成效突出督查激励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等称号。特别是大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新加坡金鹰集团总投资110亿元的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新加坡金鹰集团燃气调峰发电项目、山东财金陆上风力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努力在鲁南经济圈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上勇争先”的总体定位,提出“一个万亿、五个倍增”总目标。围绕省市要求,结合县情实际,鱼台县以党建为统领,聚焦工业经济、扩内需促消费、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城乡融合、民生改善、安全发展精准发力,特别是围绕“七条产业链”,坚持“工业立县、制造强县”,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扩投资。力争用2至3年时间,在工业经济总量、贸易进出口总额、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利用外资等工作上,率先实现翻番,为全市“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和“232”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作出鱼台贡献。
目标催人奋进,奋斗正当其时。当前,加快推动鱼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强烈共识。
高位推动 做实“链长制”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引擎。抓好了项目建设,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产业发展的“根基石”,就抓住了发展的“主旋律”。
鱼台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梳理出生物基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数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体康、“服务业+贸易”“城市经济+能源+信息”等七条产业链,做实“链长制”,实现强链壮群,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春节假期刚过,新加坡金鹰集团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现场一派紧锣密鼓的施工景象。这个计划投资110亿元的制造业外资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莱赛尔新材料生产基地。
“施工速度创造了集团项目实施的最快纪录。”赛得利集团莱赛尔项目副总监卢嘉昊介绍,目前,项目办公区已建成投用,桩基施工全部完成,围墙、道路等辅助设施基本完工,3月份将启动主厂房建设。第一条生产线主工艺设备已完成采购,8月份就能开始进场安装,年底建成投产。
“莱赛尔鱼台项目充分响应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号召,电力、蒸汽全部使用绿色能源,确保产品绿色属性。莱赛尔纤维作为金鹰集团在国内的重要产业布局,我们将与鱼台县紧密合作,一起携手高标准建设金鹰集团鱼台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坚持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卢嘉昊表示。
“生物基纤维新材料产业链是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被列入全市15个标志性产业链。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任务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2至3年率先实现外资、外贸、工业产值倍增,为济宁市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作出鱼台贡献!”鱼台县副县长王身柱表示。
深化改革 开拓“新”视野
一味地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只有开拓“新”的视野,全方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鱼台县以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落实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坚持“工业立县、制造强县”,坚持以改革破题破局,以开放赋能赋势,加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我们将以聚焦提升‘七条产业链’为支撑,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以‘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凝聚全县合力,坚定完成工业经济发展任务目标,为鱼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信力量。”鱼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鲲鹏说。
作为高端装备数智化产业链链主企业的济宁安泰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程永席作出积极表态:“济宁市明确提出的‘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发展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将抢抓这次机遇,奋力实现三年倍增。2025年,计划投资1.08亿元新建泵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产值3.2亿元、利税4200万元,技改投入4000万元,研发投入1300万元。”
鱼台县积极开展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零增地”技改,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智改数转”,推动2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重视科技创新,实施企业研发突破、创新平台全覆盖、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开发运营机制,推动产业项目有序集聚发展。完善“招推建投”一体化服务机制,开展精准招商,年内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力争在10亿元、50亿元以上大项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推进项目建设,健全包保机制,确保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投用。
铆足干劲 奋力开新局
抓落实,贵在行动。任务就是“军令状”,要不等不靠抓紧干起来,坚定不移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最佳效果。特别是稳定经济增长,要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分析、主动作为;推进项目建设,要找准突出制约因素,打通堵点、突破难点;推动政策落实,要瞄准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协同、放大效应。
“依托张黄服务综合体和数字产业大厦,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加强与济宁国投、山东融汇物产、中信保、工厂到家平台的合作,在铁矿石、工程机械等产品进出口业务上求突破。”鱼台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学芳说道。
鱼台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与外向型企业、平台公司和供应链企业对接,深耕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突破海外市场,探索“产业带+海外仓+跨境电商平台”模式,进一步扩大外贸增长新空间。
激发经济活力,离不开多方努力,而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既体现着经济发展“软实力”,也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硬支撑”。
鱼台县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综合受理全科办理模式,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推动13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事项全部落实,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应用,全程网办率达到99%以上。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办事体验活动,持续擦亮“办事不求人·服务鱼快办”营商品牌。同时,做强做优民营经济,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家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构建“亲清和谐”的政商关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保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坚持“想在企业前面、干在企业前面、服务跑在企业前面”,闭环解决企业问题诉求,全力支持企业做优质量、做大增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鱼台县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不懈的努力,以坚定的步伐,向着既定目标前进。未来,鱼台县将继续在济宁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勇挑重担,开拓创新,书写辉煌篇章。
短评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鱼米之乡——鱼台县抓好项目建设这一“牛鼻子”,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梳理出生物基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数智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文旅体康、“服务业+贸易”“城市经济+能源+信息”等七条产业链,做实“链长制”,实现强链壮群。
新加坡金鹰集团年产6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莱赛尔新材料生产基地。这背后展现出了“干字当头、奋勇争先”的劲头,更是鱼台优越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工业立县、制造强县。相信鱼台将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描绘出鱼米之乡的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