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日
第02版:

土煎饼“摊”出共富新画卷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通讯员 侯文俊 廉渊博

在泗水县杨柳镇老泉村,每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村庄,村里的煎饼坊就已热闹起来。工人们熟练地将面糊摊在烧热的鏊子上,手腕轻轻一转,一张张薄如蝉翼、色泽如玉、散发着麦香的煎饼便新鲜出炉。煎饼层层摞起,热气在屋内弥漫,也为村庄带来了蒸蒸日上的希望。

煎饼,这一北方地区的传统主食,承载着杨柳人的饮食记忆和地方文化。老泉村党支部书记王磊满怀憧憬地表示:“煎饼是咱杨柳人的心头好,更是悠久文化的体现。我们想把这特色美食发展成产业,让自家种的粮食增值,带领全村人走向富裕。”

2024 年,老泉村迈出关键一步,将闲置校舍改造成煎饼工坊并试营业。当地优质的小麦、小米、高粱等粮食,无需额外添加,就赋予了煎饼香甜口感和软糯质地。一经推出,供不应求。

为满足市场需求,老泉村今年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购置 3 台全自动化煎饼生产机器。这不仅保证了煎饼品质,还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如今,工坊内 6 名工人,每天能加工制作 300 公斤煎饼。

老泉村的成功并非个例。近年来,杨柳镇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优势与传统技艺,整合各类主体资源,秉持连片发展、共富带动理念,推行 “一村一品” 战略。除老泉煎饼坊外,于家泉村于氏煎饼、楚夏寺村一次性酒店用品、夏李庄村手工作坊、郝家园村草莓采摘园等共富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工坊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构建起了兴村共富链。

2024 年,杨柳镇共富工坊培育 22 名致富带头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90 余万元,提供 170 个就业岗位,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工坊建在村头,岗位设在家门口,我们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对杨柳镇而言,共富工坊就像乡村振兴的关键钥匙,激活闲置资源,鼓起村民腰包。” 杨柳镇党委副书记袁洪秀说道,杨柳镇将乘势而上,深耕共富工坊,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让共同富裕的梦想照进每一个村民的生活,让他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满满的幸福和欢笑。

2025-02-24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7719.html 1 土煎饼“摊”出共富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