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俐 刘菲 通讯员 李军
2月5日,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吹响了“走在前、勇争先”的奋进号角,擘画了“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宏伟蓝图,擂响了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的催征战鼓。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肩负着为济宁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的使命。近年来,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践行“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一心登高、一心实干”奋斗观,主动融入济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以赴强电网、优服务、惠民生、促发展,以满格电力照亮孔孟大地的发展改革路径,以澎湃动能挺起济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脊梁。
保障有力 “强电”支撑项目发展
2024年12月19日,随着两条220千伏线路成功送电,宁德时代(山东时代)新能源产业基地220千伏变电站正式竣工投运,这座规划产能180GWh的北方产业核心,即将在今年5月迎来首次“跳动”,澎湃的电能将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济宁市近年来体量最大的招引项目,宁德时代这艘产业“航母”涵盖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船舶)换电平台、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五大板块。仅新能源电池板块的年用电量就高达11亿千瓦时。如此庞大的产业需求,如同一股急速旋转的涡流,对济宁电力的保障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答好这张事关区域未来发展的时代考卷?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给出了铿锵有力的答案:保障围着项目转,要素跟着产业走。立足“早规划、早介入、早实施”的保障理念,超前启动临时用电及正式用电方案,优化调整“十四五”电网规划,新增变电容量300万千伏安,为宁德时代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的电力支撑。同时,统筹推进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新型储能等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多项工程前期及建设时限压缩50%以上,高效保障了宁德时代兴隆庄光伏项目成为全省首个并网的国家第三批大基地项目。
宁德时代的落地,不仅是济宁从“黑色经济”向“绿色驱动”转型的坚定决心,更是济宁迈向北方锂电绿色能源产业核心区的关键一步。2024年,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实施“电满格、靓儒乡”服务品牌工程,推出“服务大开放大招商 助力济宁高质量发展十项措施”,为全市280个重点项目成立专属服务团队,以“电等发展”的先手棋,为“大开放、大招商”保驾护航。兴隆庄光伏项目的成功并网,成为全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让“煤炭沉陷区”变身“绿能生长区”,推动济宁由传统煤炭能源基地向绿色能源产业核心区快速迈进。
服务创优 激发民营经济动能
在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来自各个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们作为会议的贵宾、主角,成为我市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的风向标。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00万户,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60%,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税收、近90%的就业,撑起了济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信心和广阔的空间。2024年6月,山东省“十强”产业重点培育项目——恒信集团50万吨甲醇制乙醇项目建设涉及的4个区段同时开工。面对连续高温橙色预警和中高考保电任务叠加的复杂局面,国网济宁供电公司统筹部署,安排8支施工队伍、117人昼夜奋战,提前完成竣工送电,为这家国内煤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供了战略支撑。项目负责人刘凯感慨道:“供电企业始终扮演着先行官的角色,哪里有发展需求,哪里就有电力保障。”
同样感受到电力服务温度的还有华勤集团意大利欧络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机制造中外合资项目。面对首次遇到的变电站迁改需求,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以“事不避难、事不过夜、事争一流”的工作作风,创新采用“预制舱”变电站建设模式,仅用75天完成一座110千伏变电站的建设,创造了工程奇迹,为项目进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供电始终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2024年,国网济宁供电公司深入实施“赋能民营经济发展十项措施”,对接走访全市358个重点民营企业,通过“三省”“三零”服务为2682户小微企业、1974家用电客户节省投资2.01亿元。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电力业务实现“刷脸办”“一证办”和“一网通办”全覆盖,让企业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通过提供可靠、便捷、实惠、绿色的电力服务,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连续三年荣获“支持济宁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济宁“获得电力”指标保持全省第一,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电力因子。
绿色引领 高效推进能源转型
2月9日上午,由山东新能船业建造的京杭运河最大尺寸LNG动力内河集装箱运输船“济宁港航9001”在龙拱港首航。这艘满载达5000吨、长度90米的“蓝色巨轮”,相较于传统内河船型,船阻降低6%、能效提升3%、自重减轻5%,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以上,成为济宁绿色航运的崭新名片。
巨轮航行壮丽的背后,是电力赋能的润物无声。作为济宁打造北方内河航运物流中心的重要板块,山东新能船业是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绿色、智能、现代、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为保障项目建设,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创新实施“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服务模式,提前开展配套电网建设,完成220千伏幸福变电站投产送电,新建改造电力线路5.6千米,有力保障了项目建成达产。
如今,“坚强电网”与“运河水网”同步延伸,电力正改变着古老运河的底层逻辑,掀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梁山港的新型岸电系统让系泊船只告别传统柴油发电的噪音与污染,跃进港利用煤棚顶部空间建设配储光伏项目,年发电量达28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817吨、减少碳排放2252吨。龙拱港则在稳定电流的支撑下,投用自动化岸桥、全自动场桥、无人集卡等智能化设备,作业效率提升30%,成为全国首批实现无人智能运输常态化运行的内河港口……在稳定的电力支撑下,全长230公里的京杭运河济宁段常年稳定在“丰水季”,内河港口吞吐量稳居山东省第一,运河“黄金坐标”愈加闪耀。
电力对济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不仅是运河航船破浪前行的磅礴动力,更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绿色幸福源泉。2月8日,济宁市发放1500万元汽车消费券,进一步激活汽车销售市场、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在这场新能源“绿色出行”的浪潮中,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以高效服务体系和便捷充电网络建设为双轮驱动,全力支撑汽车消费“绿色转型”。
充电小切口,民生大幸福。国网济宁供电公司实施“电动儒乡”行动,济宁在全省率先实现居民充电桩报装“线上点单、一次办好”,经验做法获评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最佳案例。与此同时,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网络体系,累计投运充电站360座、充电桩1673台,提前一年实现全市充电设施“乡乡全覆盖”,让绿色出行“不焦虑”、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惠民生、扩消费、促发展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绿色发展的幸福指数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