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相启申 王丽丽 通讯员 李海波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相继召开,发出了加快发展的新春动员令。2月5日,兖州区迅速响应,召开全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会议精神,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全区上下迅速行动,铆足干劲、加压奋进,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一个万亿、五个倍增”战略部署,坚定扛牢经济大区、工业强县责任担当,走在前、勇争先,努力推动全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锚定“五个倍增”,扩大高质量发展规模总量
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利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战略部署,即工业经济迈向万亿级,工业经济总量、规上工业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倍增。
“对于兖州来讲,落实市委、市政府这一决策部署,既是责任,又是机遇。一方面,兖州作为经济大区、工业强县,为全市发展大局多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走在前、勇争先、挑大梁。另一方面,经过近年来持续努力,我区综合实力、产业规模等均实现较大提升,工业总量正阔步迈向千亿级。”兖州区委书记王庆表示,“五个倍增”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压力和挑战不言而喻。兖州区在战略地位、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干部作风和企业家队伍方面的基础优势和有利条件突出,只要抓住用好这些机遇和优势,就会形成“乘数效应”,实现“五个倍增”。
工业经济总量和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倍增,围绕培育新能源、造纸包装、橡胶化工3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健康食品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持续开展好“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推动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在谈项目快落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入库企业培育和科技企业孵化,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倍增,大力实施服务业攀登进阶三年行动,对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十大生产性服务业逐一研究分析、攻坚提升,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抓好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倍增,发挥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中心、易运盈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千企百展”活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支持更多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践行绿色低碳,激发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产业是第一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要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推动产业“向高、向新、向绿”,以产业大突破带动兖州大发展。
“向高”,就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传统产业是兖州的优势和家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否定,更不能将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低端产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坚持走“集群化”路子,围绕兖州区优势主导产业,深入研究梳理产业链图谱,大力招引落地一批高附加值、高利润率、高技术含量的上下游、左右岸项目,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全力支持企业聚焦高端持续投资,再谋划实施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打造更多像华勤集团、太阳纸业、山东时代等行业领先的“链主企业”“拳头产品”。强力突破工业技改,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鼓励“零增地”技改,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
“向新”,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兖州建设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让更多创新成果在兖州转化落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汽车电子、高端软件等核心产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聚焦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制造等领域,科学制定兖州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主动对接国内外头部企业,尽快在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低空经济等领域实现突破,抢占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向绿”,就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拿出凤凰涅槃的气魄,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抓住宁德时代项目重大机遇,抢占先机、持续发力,争取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兖州,推动本土企业积极融入宁德时代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打造北方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节能设备、节能建材、节能改造等高效节能项目及环保装备、污水处理等先进环保项目,培育新的绿色增长点。深化“亩产效益”改革,将有限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到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上来,鼓励企业通过内部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立体厂房等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打造绿色工厂、低碳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路径,推进企业废水、废气、固废循环利用,打造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大力解放思想,激活高质量发展关键变量
解放思想是破局的利刃,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引擎。兖州区以破局的思维、创新的举措,加快破解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将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思想有多远,工作才能走多远。兖州区上下一心,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破除思想束缚,无论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还是民生事业、底线工作,都敢于打破惯性思维、陈旧观念的束缚,摒弃畏难发愁、求稳怕乱的情绪,大胆做、放手干。坚持高点定位,“跳起来摘桃子”,把工作放在全市、全省发展大局下审视把握,突出最高目标、最高要求,在更宽视野、更高层次上提升目标定位、确定努力方向,以最高标准服务企业发展、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民生福祉。瞄准典型、对标先进,以火一样的激情、铁一样的担当,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创一流、出亮点。在发展过程中,兖州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松,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用改革破难题。积极转变思路,树牢经营思维、经营理念,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精准把握中央和省一揽子政策导向,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建设、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等领域,做到“花小钱办大事”。
坚持实干为要,释放高质量发展澎湃能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兖州区将只争朝夕、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抢时间,一刻不停加油干,不打折扣抓到底,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坚决落实到位。
每一项工作,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兖州区坚持“干字当头”,全体干部职工一步一个脚印,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将每一项工作都干好、干到位,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展现出扎实的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方面,全区上下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真”和“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不玩“假把式”,不搞“面子工程”。坚持提高效率,增强效率意识、时间观念,以事不过夜、立说立行的高效执行力,推动各项政策迅速落地、各项任务高效完成,助力兖州区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兖州区干部职工不断增强本领,在干中学、学中干,注重学用结合、边学边悟,走出去学、在调研中学,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增强新本领,快速成为“行家里手”,坚决不当“夹生干部”,为兖州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政企携手共进,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力量
在兖州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每个镇街部门、每家企业、每名干部职工都是主角,只有干群团结一心、同向发力,才能持续掀起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热潮。创优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对各类涉企流程再改造、环节再归并、时限再压缩,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力做好资源要素保障,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检查,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兖州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企业的支持参与,也必将为广大企业发展带来更大广阔空间、创造无限商机。兖州广大企业家借助国家政策红利,主动融入兖州发展大局,做强做大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大跨越,以企业出彩带动兖州精彩。兖州区委、区政府把企业家作为最宝贵的财富,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企业家、爱护企业家,让企业家有地位、有美名、有荣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和企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百舸争流,唯有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唯有志坚者胜。兖州区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充沛顽强的斗争意志,加油干、全力拼、向前冲,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
记者短评
实干兴区,绿色发展铸未来
新春伊始,兖州区迅速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一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从“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的战略部署,到产业“向高、向新、向绿”的转型升级,兖州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实干争先”的精神内核,展现了经济大区和工业强县的担当与魄力。
兖州区锚定“五个倍增”目标,无论是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绿色转型,都展现了清晰的路径规划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绿色低碳领域,兖州区抓住宁德时代项目等重大机遇,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