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志华① 李爱霞②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再次强调了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创新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重塑社会动员机制提升组织能力。对实施“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的镇、村选树典型,从乡村振兴“资金池”中给予奖补支持,鼓励“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优先承揽当地项目。通过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来提升农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支持度,增强农村群众对村集体的归属感和价值认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有关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社的政策、功能、好处等进行宣传,让农村群众认识到参与集体经济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红利,还能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展销售出路,培养农村群众关于互助合作的意识。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提升统领能力。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在乡镇范围内组建联村或联社党组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治理机制,通过细算长远账、对比账调动农民入社积极性。切实解决“部门政策碎片化”问题,党组织发挥牵头抓总、协调把关作用,组织部门督促考核,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单位具体推动、加强指导,财政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和工作保障,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各级党组织充分整合资金、土地、项目等资源,利用好财政资金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利契机,加强区域联合,撬动多方力量投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创新互利共赢机制提升凝聚能力。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关系,以科学的治理架构、稳健的经营方式和合理的收益分配实现村集体、村民、村办企业和下乡资本等多元主体的互利共赢,形成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的良好机制。构建促进产权流转的交易平台,持续增加各方财产性收入,激励农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积极探索产业协同、资产经营、资源开发、异地置业和服务创收等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形态,以集体经营、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和委托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全面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经营能力。鼓励和支持自主经营,依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自主发展产业、经营资产、开发资源、服务创收等,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坚持开放思维,探索多样化的合作联合体系,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建立基于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的收益分配机制,处理好集体、成员个人和企业的利益关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分配方案,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集体成员大会形成同意决议后实施。
完善协商共治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完善集体经济组织换届选举办法,严格遵守“提前发布选举公告”“及时公布候选人名单”等选举流程,切实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投票选举权,真正选出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负责人。推进民主协商和决策建设,涉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外来经营者、投资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应按照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开展广泛协商,兼顾各方利益诉求,以实现利益均衡。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确保组织成员地位平等,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采购、财务、聘任等重要集体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经营性资产、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农业设备要组织动员社员开展日常管理。
(作者单位:①中共梁山县委党校 ②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