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斐
通讯员 郭甜甜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加力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总体要求,济宁经开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济宁工业新高地。2025年,该区提出“2+2”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即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商用车专用车2个200亿级产业集群,高端电力装备、节能环保2个50亿级产业集群,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培育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集聚区”。
新能源新材料:
创新驱动,引领绿色升级
近年来,济宁经开区积极引进并培育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涵盖多个细分领域的完整产业链。致力于做优做强锌铝镁金属材料、钠离子锂离子电池、轻质光伏组件等现有优势产业,同时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铜箔、永磁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氢能、新型储能等高端产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的协同推进,发挥乾钢金属、中北润良、中祥金属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技改扩规、合资合作,力促乾钢集团等企业实现百亿营收。
商用车专用车:
智能制造,重塑产业版图
一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驱动力,旨在重塑商用车专用车产业版图的变革正在济宁经开区悄然展开。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该区正逐步构建起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商用车专用车产业生态体系。以“整机+配套”为抓手,聚焦做优做强新能源商用车、高空作业车、工程机械等整机产品,重点推动商用车专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水平,鼓励企业研发新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专用车、应急消防抢险车、纯电动特种作业车、无人驾驶车辆等继续拓展市场,瞄准引进高强度轻量化车身、传动系统、液压系统、自动转向系统、高集成度电驱动系统、汽车电子、智能化控制及自动驾驶等关键零部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集聚。深度布局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领域,为产业绿色转型和智慧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该区计划新引进营业收入过50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2家,培育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1家、过5亿元企业8家,打造全国具有较强吸附力的商用车专用车生产基地。
高端电力装备:
科技赋能,打造“智”造高地
高端电力装备是济宁经开区的特色产业。该区坚持龙头引领、项目拉动、科技赋能的发展策略,培育壮大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对重点企业明确专人包保服务,无缝对接上级惠企政策,全力助推企业完善手续上项目、更新设备扩产能、申报平台树品牌、智能改造促转型,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为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济宁经开区紧抓国家特高压输变线路大规模建设改造机遇,聚焦做优做强高压、特超高压电力金具、节能环保输配电设备等细分行业,推动产品向“智能化、成套化”方向发展,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线。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导线、特高压防护材料、新型绝缘材料、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电压等级真空开关设备等。积极引导企业走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之路,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升级改造绿色智能工厂,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以山东鲁能光大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济宁经开区高端电力装备产业的行业翘楚,是国家定点生产电力金具、铁附件、绝缘子等电力器材的专业厂家。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装备,在济宁经开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新获批省级“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和国家级重点“小巨人”称号,订单增幅显著。
节能环保:
绿色转型,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济宁经开区节能环保领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正步入快车道,以绿色节能、先进环保为牵引,聚焦固废处理设备、高效节能设备、绿色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重点发展一体化水处理设备、污泥/煤泥干化设备、高效节能通用装备、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装备、装配式部品部件、新型节能保温材料等。
制造业是济宁经开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该区始终坚守“制造业当家”的核心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规模扩张、层次提升,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2025年,济宁经开区将在“2+2”制造业集群战略部署规划下,努力打造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制造业高地,坚持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持续推进产业集群的集聚发展,不断提升经开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