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王慧 刘娜)“父慈子孝,兄敬弟亲。夫妇相和,姊妹如襟。以诚待友,睦以近邻。和睦处世,尽享天伦……”1月29日,大年初一,汶上县苑庄镇王氏家祠里诵声朗朗,王氏族人站立在祠堂内,正在齐诵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王氏家训。
王氏家祠位于苑庄镇大秦村,为两进院落,建于1840年,1917年家祠改为学堂,一直沿用近100年。2021年5月,本着“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家祠进行了重修。该祠堂于2023年12月29日由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目前我们王氏家祠除了为王氏族人祭祀使用,更是兼具了科研、教育功能于一体,是开展家教家风、民风民俗教育的重要实践基地。”大秦村党支部书记王允臣介绍道。为积极推进古建筑保护与传承,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近年来,苑庄镇充分发挥辖区文物保护单位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辖区居民真正实地了解古文物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文化传承发展注入连绵不绝的生机与活力。
古建文物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力量。近年来,汶上县坚持保护第一,赓续历史文脉,积极推进古建筑保护与传承,通过古建筑修缮、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强化文物的教育功能等,让沉睡多年的建筑留下来、活起来,让历史文化绽放生生不息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