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旭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午后和煦的阳光洒满不大的小院,院里的两棵柿子树下,落叶被扫成整齐的两大堆,几间修建多年的砖瓦房封上了走廊,玻璃擦得透亮。整个小院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却透着一股安静温暖的氛围,这是济宁经开区疃里镇前张村贫困户张连起的家。刚一进屋,张连起就把记者领进了卧室:“这是政府免费给安装的空调和电暖气,连线路和插座都给安上了,等到降温之后,插上就能用。”张连起告诉记者,换了清洁取暖方式,自己再也不用天天伺候老式的煤炉土暖气了。“以前还要自己搓煤,还怕压不好炉子火灭了,现在都用电,再也不用操心这些事啦。”
从墙上取下自己的扶贫帮扶档案袋,张连起给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情况。现年50岁的他患有肾病,需要定期到医院透析;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里的收入几乎都靠妻子在外打零工维持;一年的治疗费用近10万元,自身经济状况根本承担不起。“像我这种家庭状况,要不是有党的好政策,人早就没啦。”说起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对自己的帮扶,张连起的眼睛闪起了泪花。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考虑到张连起的实际情况,疃里镇为他办理了针对生活困难群体的“特惠险”,张连起的日常治疗费用可覆盖90%以上,大大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在经开区,一场让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干净过冬、安全过冬”的暖冬行动正在持续推进。根据《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贫困户温暖过冬工作方案》的要求,经开区根据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电代煤、气代煤和清洁煤三种方式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其中对气代煤用户,除壁挂炉外按照每户最高2000元的标准补贴管道和暖气片等户内采暖配套设施安装费用;清洁煤购置费用按照每户142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气代煤、电代煤取暖贫困户按照一个采暖季每户1000元补贴用气(电)量,直接充到户表中。近三年来,经开区已累计完成514户生活困难群众的冬季采暖改造、补贴工作,投入资金50余万元。
“国家不但给我治病,还这么关心我的生活,连怎么过冬都替我想到了,我真是觉得日子有奔头了。”张连起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正在部队服役,家里的空调和暖气安装到位后,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儿子,“我跟他说,家里的一切都被国家照顾得很好,让他不要有后顾之忧,在部队里好好锻炼,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
采访结束后,张连起执意要把记者和扶贫干部送到大门口,看到门口有一些落叶,他转身拿起扫帚清扫起来:“政府帮助俺脱贫,俺也得拿出精气神来,让大家伙看看,我们家可是正往好日子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