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彦彦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这首歌,唱出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渴望。
走进高新区,提起后岗村的张明武一家,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那真是一个崇尚科学、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幸福美满的文明之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明武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着家中的每一位成员,不仅在家庭内部营造了一种向善、向上、清廉、和谐的良好家风,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而且对周围百姓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和当地百姓的由衷赞誉!
作为市委组织部“圣地名师”师资库教师,张明武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授课约200余场,受到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30多年来,张明武夫妇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他们用生活中平凡的事、点滴的情,绘就了一幅温馨和美的家庭画卷,谱写了一曲琴瑟和鸣的生活乐章。
他们一家四口,丈夫张明武是济宁市高新区王因街道办事处后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山东大成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他又是一位负责任、有担当的好丈夫、好父亲。妻子张洪锋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曾经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济宁市三八红旗手;长子张通是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小儿子张龙泰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家人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受到左邻右舍的由衷赞叹!
村里及企业工作繁重,照顾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妻子张洪锋身上,她总是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把家中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对丈夫的每一个决定,张洪锋总是全力支持,积极配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在他们的教育带动影响下,两个儿子都品行端正、好学上进,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大儿子张通在部队服役时,听从指挥,勤学苦练,表现突出,不仅参加了九三阅兵等重大活动,而且获评为“首都最美哨兵”等荣誉称号,连年受到部队嘉奖。张通退伍不褪色,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山东省公安厅,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敬业尽责,英雄无畏,继续为社会稳定、百姓安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小儿子张龙泰,夫妻俩从不娇惯溺爱,他们总是严格要求,积极配合老师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从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学校,张龙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矛,连年被评为优秀生,并成为老师管理班级好帮手。
张家是个大家族,张明武兄弟姐妹八人,老老小小几十口,从未出现过不团结、不和睦的现象。
张明武和妻子尊重长辈,爱护晚辈,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用真心和实际行动赢得了哥哥、嫂子,弟弟、弟媳和晚辈们的尊敬。遇到困难,全家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有收获时,他们也总是互通喜讯,共同分享。每逢节假日,他们一家总是团聚在一起,谈谈工作、拉拉家常,幸福的笑声冲出了房间,感染了邻里。
“只要人人都献上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多年来,张明武带领全家人始终把奉献社会、造福百姓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用他们的拳拳爱心,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乐于奉献的凯歌,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百姓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一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并依靠自己的公司成立了“大成助学基金”,呵护需要帮助的孩子;一家人积极参加“慈心一日捐”等慈善活动,给予贫困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村民的燃眉之急。张明武还经常走访敬老院,对老人嘘寒问暖,走访困难群众家庭,足迹遍布七个县市区及乡镇,将爱心送到回、汉族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张明武夫妇是邻居公认的好帮手,左邻右舍有什么难事都愿意请他们夫妻俩帮忙。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多年来,张明武夫妇为左邻右舍捐款捐物累计300多万元。
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明武始终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他带领后岗村村两委,实行旧村改造工程,解决了群众居住难、吃水难、浇地难、行路难、诉求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后岗村旧貌换新颜,成为新农村示范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他以“建设齐鲁样板村”为目标,深化后岗村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后岗村产业兴旺,并积极致力于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环境更靓、农民更富,倾情打造宜居、宜游、宜学、宜养的现代新农村,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张明武的带领下,后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无邪教创建示范村(居)”“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美丽乡村”“省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张明武本人也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济宁市劳动模范”“济宁市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