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用足用好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工具,政银担协同撬动普惠金融活水直达田间地头,有效破解小微农业企业融资难。
这两天,在嘉祥县纸坊镇朱街村蔬菜大棚,合作社社员正忙着为春节上市的蔬菜做最后的管理,在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合作社大棚由原来的十几个已发展到200多个。
“经过四年的发展,社员由原来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6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鲁担惠农贷’为园区累计发放贷款1600多万元。”嘉祥县纸坊镇钓鱼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瑞超说。
以前朱街村主要以种植传统的大田作物为主,为提高土地收益,村两委成员带领部分党员、群众去往寿光、临沂学习考察,最终确定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路,可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初期建大棚占用资金比较多,后期种植运营的资金跟不上,老百姓手里没有抵押物。为解决融资难题,济宁市推行“农担政策+驻村第一书记+普惠金融”惠农措施,让村民有了盼头,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和农担公司合作,申请了“鲁担惠农贷”,发放资金超500万元。
为最大限度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济宁农担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电商等9类经营主体的不同融资需求,对担保额度、担保周期进行优化,降低了农户融资门槛。
山东农担济宁分公司副主任丁运国说:“根据济宁市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济宁农担优化开发担保服务方案39个,实现了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农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鱼台是中国毛木耳之乡,对于毛木耳种植户来说,资金需求季节性强、用款时间短,资金短缺问题一度影响了毛木耳产业的发展壮大。济宁农担创新研发新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出《毛木耳产业集群担保方案》,担保资金3.5亿元,帮助鱼台县22个村发展起毛木耳特色种植。
“现在有的村民已经发展到十几个棚的规模,单户贷款最多达到七八十万元,农担给咱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好平台。”鱼台县星东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任露露说。
为解决梁山肉牛养殖生态环境污染、不成规模、养殖户资金短缺、用款成本高等问题,济宁市采取“政府+农担+银行+基地+农户”的集约化养殖模式,推动沿黄肉牛产业集群化发展。
梁山县宏育源畜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高玉红说:“农担有贴息,对养殖户帮助很大,以前养殖户家里养几十头牛,自从搬到了合作社,养殖量增加了,最小的户都是200多头牛。”
“目前累计向养殖户投放农担贷款17.5亿元,肉牛的养殖规模也从原来的4万头增加到现在的13万头,梁山的肉牛养殖产业开始向集群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梁山县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长敏介绍。
目前,济宁市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扶持梁山沿黄肉牛、微山湖渔产品、金乡大蒜等八大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为4.1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超300亿元,成为全省唯一累保突破300亿元的地级市。
“我们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农担‘小切口’,精准破解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题的方法和路径,在省内率先推出了担保费市级财政全额补贴、市县两级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济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孔令锋说。李超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