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震 李倩 乔萌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容易忘事儿那么简单,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但遗憾的是病因迄今未明。
2025年1月3日,对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专科团队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医院神经外科冯雷教授、神经内科闫中瑞教授团队在鲁西南率先成功实施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在术后45天的认知功能评估中,70岁的商女士各项结果令人喜出望外。
从不再多疑、能够理清家里所有的亲属关系,到可以独立出门散步、做饭,并可以不再迷路、安全回家……商女士好像换了一个人,这些变化显著提升了她和家人的生活质量,也让为其治疗的团队十分欣慰。
阿尔茨海默病,就像脑海中的橡皮擦,一点点擦掉那些珍贵的记忆,慢慢地,患者也会丢掉基本的生存能力,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老年痴呆”。如何才能帮助这些被“时间枷锁”禁锢的患者?作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冯雷近年来一直在关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
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基于“改善脑部淋巴循环”这一创新理念,通过在高精度手术显微镜下的精细操作,将颈部深层的淋巴管和静脉进行吻合连接,重建大脑淋巴液的引流途径,促进淋巴液更高效地循环和代谢,清除大脑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进而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经过对这类前沿技术持续观察研究,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去年3月份将实施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提上了日程,组织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麻醉科、心内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成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MDT团队。经过缜密筹备,2024年11月24日,商女士和另外两名患者成为第一批接受手术的患者。
出院后,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高阳进行了术后随访,闫中瑞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了认知功能方面的量表评估,在MDT团队的综合干预下,三名患者在认知功能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商女士,效果最为明显,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等趋于稳定。
说起母亲术后的变化,商女士的儿子难掩喜悦:“首先就是不再多疑,同一个问题也不会反复询问,平常做饭买菜、散步遛弯都没有问题。”
冯雷表示,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属于微创手术,通过在颈部做一个切口,将颈深淋巴管与静脉进行吻合。由于淋巴管直径比较细,一般是0.2—0.5mm,这就需要超显微吻合的技术,这也是手术的难点所在,医生需要多年的技术训练达到这个要求。截至目前,医院已为6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成功实施了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诊疗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随访方案,以确认手术的长期疗效。下一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将成立认知障碍专病中心,为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带去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