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第03版:

解锁建筑垃圾治理新密码

■通讯员 孔令岩 郭锦城

近年来,邹城市积极聚焦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全过程管理,建设了集监测、预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建筑垃圾智慧监管平台,将“日常巡查+定点抽查”相结合,“现场执法+远程执法”相促进,实现了建筑垃圾处理全链条的智能化监管。

过程监管智慧化

邹城市依据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深度整合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建筑垃圾智慧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位置、运行状态、运载情况等动态数据的实时展示。运用BI可视化技术,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提供清晰、准确的数据支持。采用智能预警系统对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与预警。深入融合多维数据资源,构建建筑垃圾行业大数据分析模型,对建筑垃圾处理效率、环境污染程度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实现将政府监管为主的“固态化治理”向行业自治+监管的“数字化治理”转变。

源头治理减量化

以在建建筑工地、拆迁区块为重点,对辖区内建设工地分布情况、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确保源头信息准确全面。对各建筑施工工地、背街小巷、偏僻村组空地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加强重点路段、区域巡查,及时制止可疑车辆和违规行为。加强对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前置指导,将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备案纳入“高效开工一件事”,缩减审批时限。组织交警、交通、住建、生态、综合执法等部门集中办公,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管理机制流程化

建筑垃圾运输执行“一车一单、三方备案”,通过建筑垃圾运输三联单掌握“产出、运输、处置”全路径信息,实现信息无缝对接。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将建筑工地、处置场所视频监控统一集成云平台,实现全闭环数字监管。强化“人工巡查+高位监控”监管,运用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建筑工地卡口视频监控、建筑垃圾智慧监管系统等手段,构建“空地一体”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成效。

建筑垃圾资源化

加强建筑垃圾末端处理、资源化利用力度,合理规划建筑垃圾暂存点4处,新增1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新增处理能力100吨/日,新增建筑垃圾消纳容量135万立方米。充分发挥辖区内两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作用,提高建筑垃圾处理利用收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从根源上降低整体处理成本,减少建筑垃圾存量,有效减少和遏制违法行为。积极引导企业学习引进建筑垃圾再生流态化回填技术、滚筒式建筑垃圾分拣线、抑尘式建筑垃圾破碎机等先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建筑垃圾存量处理效率。

2025-01-1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5530.html 1 解锁建筑垃圾治理新密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