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服务中心大厅
网格服务中心便民设施
网格化服务中心大门
本报通讯员 张美荣 夏甜 高凯 姚明瑞
近年来,兖州区高度重视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坚持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强化党建统领推进“双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倡树“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组团式服务”工作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融合”,着力构建“全科网格”,积极探索“上下融通、部门联动、一网统筹”社会治理新路子,初步形成了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责任明晰化、服务一体化、统筹信息化的“五化”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镇扫黑办
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着力构建社会治理“一张网”推进体系。一是加强领导。制定出台了《兖州区关于推进多网融合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一名政法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街、村居也相应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明确了专职副主任,实体化运行,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工作体制,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二是夯实责任。明确了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志愿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并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对网格事务的处置责任,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建立完善“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无缝覆盖的工作体系,确保责任压实到位。三是完善制度。制定下发《网格员工作制度》《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员考核奖惩办法》《网格员工作职责》等文件,确保工作运行到位。
强化工作创新,着力创建高效运行社会治理机制。一是创新网格融合。严格按照以每300至500户(或1000人左右)为基准划为一个网格,并以每50至100户为基准划为若干志愿网格,并统筹考虑辖区内商务楼宇、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做到把“格”划细、把“网”织密,确保全域覆盖、无缝连接。目前全区共划分网格930个。二是创新队伍融合。按照“1+1+Z+N”模式配齐配强网格服务团队:第一个“1”为网格长。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原则上各村居党支部书记为网格长,负责监督管理本村居专兼职网格员,协调和统筹网格员的具体工作。目前全区440个村居党支部书记全部兼任网格长。第二个“1”为专兼职网格员。原则上按照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熟悉村(社区)情况、具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专兼职网格员,重点当好“八大员”。目前全区共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43名。“Z”为网格指导员。主要是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部门配置的由相关专业人员担任的网格指导员,以镇街为单位成立民生服务队,负责做好若干个基础网格的专业性工作和职责范围内的事件处置。目前全区共配备网格指导员136名。“N”为网格辅助力量。包括“两代表一委员”、物业经理、群众、平安志愿者、社会组织等,通过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积极参与网格服务管理。三是创新平台融合。在现有综治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在区镇两级探索实施了“1+10”试运行模式,给新融合的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城市执法、公安、信访等部门分配了账号,授予了工作权限,明确专人登录综治信息平台,及时受理处理区镇两级网格化服务中心交办事项和村居网格员上报事项;实现了各种问题一个平台受理,区镇村三级联动办理。同时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开展“零点夜查”巡防工程,实现视频巡查、电子巡更、远程指挥等功能,打造“雪亮网格”“雪亮社区”,做到“人在格中布、监控格中看、事在格中现”。四是处置机制融合。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保障多网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运行,将网格建设成汇集社情民意“参谋部”、应对风险隐患“指挥部”、解决治理难题“服务部”。探索实施了“12357”工作机制。即承办单位在一个工作日内与群众核实情况,一般事项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并答复群众,复杂事项在三个工作日内报告办理情况、答复群众,特殊事项需延期办理的向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提出申请;明确了集事件受理、分析研判、分流处置、调度指挥、督办反馈于一体的5项工作流程;实施了网格走访、工作日志、挂牌服务、事项代办、工作例会、教育培训、绩效考核等7项制度。
网格员组织各村开展拒绝毒品活动
一村一法律顾问在村开展为民工作
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
工作中,强化便民利民,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率。一是日常服务“零距离”。大力推行“12345”为民服务工作法,网格员每天到网格内巡查一次;重点家庭每月至少走访两次;对发生的突发事件、居民有困难意外、邻里矛盾纠纷“三必到”;对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外来人员流入、公共设施损坏“四必报”;每月对老干部老党员、困难家庭、失业群众、孤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特殊人群等重点服务对象“五必访”,确保网格内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走访代办“常态化”。推行网格化走访、网格化代办、网格化服务,网格员统一配备了工作证、走访手册,在辖区内巡查走访或接待群众时,认真记诉求、写日志、录系统,推进“网格+网络”的精准治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格化服务格局,实现网格体系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掌握、矛盾纠纷全调处、为民服务全方位。三是信息收集“无盲点”。要求网格员每天入户走访不少于10户,每周上报有效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5条,实现信息及时收集和掌握,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截至9月底,全区多网融合区级层面办理事件269件,镇街层面办理事件34件,录入基础信息32万余条。
民警对各村值班室进行指导
夯实网格化阵地基础
强化基础保障,着力营造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优良环境。区财政列支1000万元,打造了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区综治中心、雪亮工程调度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10个镇街和440个村居全部依托综治中心建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强化了阵地建设。各村居在显要位置悬挂网格化服务管理公示牌,公布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和志愿网格员管辖范围、户数、人数、照片、姓名、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提高了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加强日常培训,提高网格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今年以来,区网格化中心通过视频系统共组织开展培训3次,培训3600人次,各镇街每月组织开展一次辖区网格员培训。加强督导考核,把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列入社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网格化日报、周报、月报和“红黑榜”制度,建立末位淘汰制,采取网上巡查、电话抽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周通报、月排名、半年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基本实现了社情民意清楚、服务管理到位、群众办事便捷、治安秩序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网格员引导交通
网格员联合辅警对辖区进行消防检查
警务助理对辖区网吧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