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初冬,随同“中国作家运河行”走进山东济宁,竟发现了以前我从不知道的“秘密”。
了解济宁,是从夜游大运河开始的。
那晚,采风团一行从古老的东大寺附近登上画舫,在桨声灯影里向西行驶了两公里,在同样古老的会通桥附近折返。一路上,讲历史娓娓道来、唱歌曲深情款款的女导游,把济宁的魅力和同船人的活力充分调动,让笑声和歌声不断从船舱里飞出。
一上船,我就注意到,在舱门的上方,横挂有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制作的红色标志牌,左上方有一行小字:“行通大运·和合南北”。中间的大字写着“任城用心·欢迎恁”。
有意思的是,任城的“任”字和用“心”的心字,上下两排,书法体呈现,组成了一个金色的“恁”字——一个和“您”同样亲切,在当地广泛使用的方言用字。在桌上马灯亮光和船外霓虹灯光的映衬下,煜煜生辉。
任城我知道,一个比济宁早出现一千四百多年的地名。秦朝置县,之前为夏朝任国。西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境内置任城郡。隋时,废任城郡,改为任城县,属兖州鲁郡。唐代仍设兖州鲁郡,任城为县,属之。
五代十国时,后周广顺二年(952)九月,郓州巨野县升为州,名为济州,割兖州任城、中都,单州金乡和郓州之巨野、郓城县属之,治于巨野。宋代废济州,置济阳郡,领巨野、任城、金乡、郓城4县,治于巨野。济阳郡后又改为济州,领任城、嘉祥、郓城、金乡4县,仍治巨野。
金天德二年(1150),为避大野泽水患,济州治所由巨野迁至任城,在原任城县治以北之渔山高地定界筑城。济州与任城两级署会于一隅。元至元八年(1271),济州升为济宁府,取“济水之宁”之意,济宁之名由此缘起,并沿用至今。
一路美景被光耀。去时,瞥见一桥洞旁似有楹联,近窗拍照,只看清“摇落一天星斗”几字。女导游说:“开放的这段老运河上,共有6座桥,有楹联的不多。这座桥名玉带桥,像一轮弯月横卧河上,倒是两面都有。东面一副写的是‘彩虹画舫坐观十里楼台,碧水兰桡摇落一天星斗’,恁听清了吗?再是中间的桥洞呈半圆形,与水面相映成趣,远看像一轮圆月,因此西面的一副为‘闲步虹桥正堪临月魄,静听绝唱能不仰诗仙’,恁看到了吗?”她说话的工夫,游船已经驶出老远。
随后,她又解释说,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有江北小苏州之称。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济宁商贸经济的繁荣。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是江北商贸集散中心,是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晚上亮灯的这段叫“运河记忆”景区,从2021年开始打造,已经形成了“一河两岸、三街六巷、四馆五点”的生动景象。涵盖了小闸口西街、大闸口南岸商业街、纸坊街、竹竿巷、清平巷、打绳巷、永宁巷、清宁巷、宣阜巷文化街区。沿途经过太白楼、铁塔寺、总督府衙门景区及古运河原生古迹,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
她还说,歌曲《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乔老爷子,就是我们济宁人,老房子就在运河边上。他生前曾解释过“歌词中写的这条大河,是每个人心中家门口的那条河流。小时候谁的家门口没有一条河呢?不管这条河有多长多宽,哪怕一步就能跨过,也应该是条大河……”
毫无疑问,这里首先指的就是大运河。在她的领唱下,满船的人还情不自禁合唱起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返程,我的确看到了“宣阜巷”及河涯上垂下的条幅,浓重地写着“运河之都、济宁、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还有刻着“用非遗点亮大运河”的石碑;看到了“运河书屋”“后海机车酒吧俱乐部”“玉堂酱园”标识,看清了玉带桥上的“能不仰诗仙”。
这里的诗仙,毫无疑问就是那位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常回来的李白。他是唐朝的传奇,诗歌的传奇,一生充满浪漫。开始投奔在此出任县令的六叔父而来,叔父任期届满离开,他继续留驻任城,曾作《任城县厅壁记》传世。
记中有“鲁境七百里,郡有十一县,任城其要冲,东盘琅邪,西控巨野……”之句。奉旨入京后,曾为杨贵妃写过三首《清平调》,其中的名句有“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
我不是云更不是花,想象不出李白当年“奉旨填词”时,面对大唐贵妃的复杂心情和吟诵《清平调》时自我陶醉的样子,但当导游说到前面就是清平桥时,我立马来了精神。
清平?“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何代何王不战争,尽从离乱见清平”。前面的五言诗出自白居易的《赠梦得》,后面的两句出自韦庄的《悯耕者》,他们都和李白一个朝代。那是一个女子以丰腴为美的时代,都希望世道清平,没有战争,身体康健,多活几年。
此时岸边有“吴陆柒酒馆”的招牌映入眼帘,旁边的灯箱上,同样有“济宁”两个大字。透过玻璃,我似乎看到了里面的人头攒动。“酒馆”二字,不言自喻。这里古代就有太白酒楼,李白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曾是千百年来劝酒的理由,却为何用“吴陆柒”而不是五六七?
一个吴字,倒让我产生了无尽的遐想。首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再是辛弃疾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里的“吴姬”住在江南,这里的“吴音”当指吴侬软语,形容江苏苏州一带的吴方言。问导游,说是一家开业不久的民谣酒店,年轻人居多,名字含义不详,可能老板姓吴。
船停后,忙用手机百度一下,真搜到不少有关吴陆柒酒馆的图片和视频。其中有一个人在阳光下自弹自唱:“我是一个酒馆的老板,我的酒馆叫吴陆柒,我的朋友们爱喝酒没事就到这里聚,我却不爱喝酒甚至感到有些厌烦,我就爱看你们把酒言欢……”
在一个“探秘济宁的民谣酒吧”的帖子里,有人写道:“店内氛围超赞,播放着轻柔的民谣,仿佛让人置身于北京的后海。在附近的话,不妨和朋友们漫步过来,吹吹运河的风,享受这份宁静与惬意,虽然这里没有赵雷去的酒馆,但有民谣、有酒、有朋友,已经足够美好!”
我知道,赵雷的酒馆指的是赵雷在歌曲《成都》中唱到的那个小酒馆,收留他并让他一曲成名的地方。今天“运河之都”的老运河畔,有这样一家民谣酒馆,我觉得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曲《济宁》唱红,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里是济宁人引以为豪的一段老运河,第二天下午去了太白湖,才恍然觉得,“济水之宁”这般河湖交错,颇值得考究。回来翻看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兖州府志》,在“风土志”卷中,有济宁州,古之任城济州治所也,在运河北岸。其地南控徐沛,北接汶泗,为河渠要害。江淮货币百贾会集,其民务为生殖,仰机利而食,不事耕桑,宿在奢俭之间。士人美秀有文,号为儒雅,科名甚盛焉……这说明,古代的济宁人是非常文质彬彬的。
在“河渠志”卷中写道:“国家定鼎燕都,仰给东南,惟是一线之流,以供天府。故漕渠通塞,则国计由之盈缩。而河流顺逆,则漕渠视以通塞,二者国之要害也!”这里的漕渠即指京杭大运河,船行其中统称“漕运”。
在“国纪志”卷“唐诸王”传中,“任城王道宗”排第一:字承范,高祖从父兄子也。武德元年封略阳郡公。……时梁师都遣将引突厥兵数万至于城下,道宗闭门拒守,伺隙而战,贼徒大败。高祖谓裴寂曰:“昔魏任城王彰有却敌功,道宗似之”。因封任城王……
毫无疑问,李道宗被封为任城王,纯是一种偶然,因为他作战有勇有谋,像魏武帝曹操的儿子、任城王曹彰,便封之。在曹彰之前,汉朝的刘尚等也有过任城王的封号。这样看来,作为今天济宁主城区的任城,的确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第三天上午,我从济宁市博物馆参观回来,又专程到了老运河畔。此时的博物馆里,正举办济宁人文胜迹展,其定位是“诗画任城·江北苏州”。展览中提到乾隆皇帝下江南,多次在济宁驻跸,并留下不少诗歌。
譬如在《过济宁州》中写道:“州城雄枕运河滨,珠勒徐驱觐万民……李杜诗情高万丈,摛词即境却逡巡。”诗歌总体有点艰涩,但首联、尾联的首句还是很有味道的。
在那里,我听到了一首清代无名氏写的《竹枝词》收录于《济宁直隶州续志》:“济宁人号小苏州,城面青山州枕流。宣阜门前争眺望,云帆无数傍人舟。”这里的宣阜门即济宁城南门,明代称会通门。南门周围运河南岸的东西路,现在命名为宣阜巷。
从宣阜巷东头向东五百米,即为清平桥。我从清平桥上走过,来到北岸的秀水城步行商业街,又转身对准“吴陆柒酒馆”猛拍了几张,为的是有机会再来时,一定进去坐坐,感受一下在运河畔喝酒的滋味。
此时,一条游船款款驶来,驶过好运湾碧波荡漾的河道,而河道中不乏灵动点缀的荷花图案与造型。我知道,荷花是济宁市花,和省城济南的市花一样。济南、济宁虽然都因古济水得名,但济南没有大运河,只有小清河。尽管小清河也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运河”,但小清河上没有清平桥……
我似恍然大悟,莫指望夜游老运河半个小时,就能了解济宁。尽管这半个小时,足以让一个人爱上济宁。但要懂得济宁,还需要身心更加投入。
找机会一定再来!
■“运河记忆”项目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