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金融初心 践行服务使命
■ 本报记者 赵星灿 通讯员 赵宪龙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到战略高度,浓墨重彩的描绘了一副民生发展的幸福画卷。农行济宁分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自身发展与群众的需求紧密连接在一起,竭力为客户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和产品,充分体现了农行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
拳拳之心利万众。农行济宁分行主动投身于金融知识、金融产品的普及工作,积极参加市金融办、人行、银保监分局、银行业协会组织开展的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宣传活动,加大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金融产品进市场”“电子产品进校园”“百城千店汽车节”等活动将各种金融产品送进乡村、社区和学校,大力推广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助业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业务,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了解金融产品、体验金融产品、使用金融产品。截至9月末,该行年内新增个人住房贷款9.78亿元、经营贷款1.28亿元、消费贷款5378万元,累计办理信用卡分期14.59亿元。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已走入现实。农行济宁分行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互促进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上线“智慧校园”项目7个,其中“嘉祥一中”项目是全省农行系统首家“智慧校园”项目,实现了掌银线上充值+校园卡刷脸消费;上线民生缴费项目20余户,城区、汶上、曲阜等地已实现水、电、暖、燃项目全覆盖;与市公积金中心实现系统直连,将全市65万公积金客户纳入“网捷贷”白名单,实现了掌银自助办贷;智慧医院、智慧商圈、无感加油、智慧餐厅等智慧场景均实现突破,为全市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营业窗口是银行服务客户的前沿阵地,客户满意是检验网点窗口服务的唯一标准。农行济宁分行全力推进网点数字化改造,努力为广大客户打造更加温馨、舒适的业务办理环境,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业务办理通道,全面提升网点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今年以来,先后对辖内10余个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加大超级柜台、智能回单柜等电子机具投放力度,方便客户自助办理各类金融业务。同时,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要求网点人员严格标准化文明服务,更加注重服务质量,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贴心更细致的金融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农业银行恢复设立40周年。作为根植于孔孟之乡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行济宁分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全面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普惠领域发展,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全力服务社会民生需求
农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长,农行济宁分行把服务好乡村振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立足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全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济宁样板的主力银行。截至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57.72亿元,较年初增加8.62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3.16%
2019年4月23日,农行济宁分行与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省农行推出的乡村振兴贷系列产品,推出了包括“惠农贷”“小微贷”“扶贫贷”“美丽乡村贷”“农担贷”等5大类22个子产品,覆盖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金融需求。该行党委书记、行长罗秉环作为“首席客户经理”,受邀参加鱼台县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介绍推广乡村振兴贷系列产品,精准对接地方金融需求。截至9月末,该行乡村振兴贷系列产品余额达到102.14亿元,较年初增加22.61亿元,增幅达77.86%。
农户是乡村振兴的参与主体,也是最大利益相关者。为帮助广大农民朋友发家致富,农行济宁分行大力推广基于农户金融资产、历史信用记录和金融产品使用等金融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系统自动审批的“惠农e贷”,帮助农户便捷用信。截至9月末,该行“惠农e贷”余额达到9.31亿元,较年初增加6.06亿元,增量居全省农行系统内第2位。同时,为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题,农行济宁分行强化与农担公司的合作,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主打,实施“一项目一方案一团队”,大力推广“鲁担惠农贷”。9月28日,省农担12人专家团队专程到济宁现场评审项目,一次性准入项目9个,担保额度4.6亿元。截至9月末,该行“鲁担惠农贷”余额达到1.92亿元,较年初增加1.5亿元,存量、增量均居全省农行系统内首位。该行与农担公司的合作模式被省农行作为“济宁模式”在全省推广。
济宁县域经济庞大,各县均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农行济宁分行强化与各县涉农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绘制特色产业生态图谱,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规模化、批量化投放贷款。
截至9月末,探索制定“大闸蟹贷”“金蒜贷”等特色产品21个,累计投放特色产品贷2.1亿元。同时,围绕六和产业链、菱花集团等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分析交易数据,配合实地和交叉验证调查,深度介入产业链各环节客户,开展链式服务,精准投放贷款6700万元。
发挥“三农”业务优势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为经济结构偏重的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是济宁市优化经济结构、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农行济宁分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该行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政金企对接会为契机,认真梳理符合贷款条件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编制《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服务手册》,实施“名单制”管理,组建跨部门服务团队,全力提供金融服务。对重点优质项目,坚持信贷规模、审批效率“两个优先”,实施上下联动、平行作业、优先办结“三个模式”,推动项目高效落地。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项目贷款17个、12.77亿元,先后支持了尼山圣境、光大环保、华电新能源、济宁学院等重点项目。
大项目“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经济才有动力和活力。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发展瓶颈,农行济宁分行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势,结合普惠小微金融需求,积极推广免分类、纯信用的线上贷款产品,实现了资金“秒贷”,方便了企业快捷用信。8月份上线“纳税e贷”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累计发放“纳税e贷”2.2亿元,帮助500余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同时,该行积极推广基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客户交易数据的“数据网贷”,累计发放贷款1520万元。截至9月末,监管口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62亿元,较年初增加4.36亿元。
银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手段是产品和服务。在重视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济宁农行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创新,努力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从根本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累计为重点企业注册发行超短融、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32亿元。同时,大力支持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助力企业“走出去”。今年以来,累计为外向型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36.59亿元,办理内保外贷、参融通、信用证、履约保函等融资融信类业务12.85亿元。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全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产业是破解农村贫困人口增收瓶颈,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农行济宁分行把助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作为扶贫的主攻点,积极探索创新模式,精准信贷支持,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截至3季度末,精准扶贫贷款较年初增加1.73亿元,提前超额完成省行下达年度计划。
打造“龙头企业+扶贫”模式。以当地龙头企业为对象,积极探索企业、农行、贫困户“三位一体”协同运作的产业扶贫新路子,打造银行支持、企业运作、农民增收的扶贫新模式。同时,开辟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放贷效率,加快放贷进度。今年以来,累计投放产业扶贫贷款2.78亿元,既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又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
积极打造“富民生产贷+扶贫”模式。通过“银政企”三方合作,以“富民生产贷”为抓手,以支持当地产业发展与扶贫相结合为切入点,带动贫困户受益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富民生产贷”580万元,在有效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户116人有效脱贫,赢得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积极打造“项目+扶贫”模式。紧盯贫困地区重点项目,积极对接资金需求,强化省、市、支三级行联动,高效落地泗水县光伏电站扶贫项目贷款8400万元,带动贫困户667余户。
积极打造“消费+扶贫”模式。通过食堂优先购买指定贫困地区农产品,鼓励合作企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采购支持力度,发动员工个人付费购买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截至9月末,实现直接购买17.45万元,帮助销售56.1万元,帮助部分贫困地区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没有济宁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没有金融机构的快速成长。农行济宁分行将顺应济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大潮,认真履行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继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全力助推济宁实体经济发展,为济宁地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造金融服务新模式 全力服务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