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第03版:

乡村振兴先锋

泗水县杨柳镇第一书记工作队

三个坚持 推动驻村工作提质增效

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吴修林)驻村以来,泗水县杨柳镇第一书记工作队聚焦职责任务,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多措并举抓党建优治理、强举措促发展、办实事惠民生,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驻村工作质效。

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基层治理新局面。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活动,组织政策理论宣讲54场次,帮助新发展党员9名,培养后备人才45名,指导帮扶村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300余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村民参与共建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务程序,指导“四议两公开”决策事项35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464条。组织开展送法下乡、进村宣传活动27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依托“四模共治”乡村善治实施方案,广泛开展“我是你的眼”关爱老年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孝老敬老”饺子宴等活动29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营造崇德向善良好氛围。

坚持多管齐下,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结合各村实际,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深入推进“三资”清理工作,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形式,有效盘活村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仓库等资产,实现“闲”盘“活”、“资产”变“资金”。岳家岭村第一书记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追缴土地租金20万元;东琴柏村第一书记多方联系,将村中闲置的厂房对外租赁,每年增加9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自身优势,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推动政策、项目、资金落地,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西柳庄村第一书记为村争取省级项目资金30余万元,在村建设水产养殖大棚1处,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积极引导村集体面向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入推进“村企联建”模式,村集体领办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工作岗位、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实现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楚夏寺村第一书记为村引进一次性拖鞋加工项目,带动周边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近3万元;岳家岭村第一书记积极与驻地企业对接,成立村级劳务合作社,解决30余名闲散劳动力再就业问题。

坚持为民办事,实现民生福祉新提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走访群众、摸清群众需求,积极为民办事,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严格落实“五必访五必问”工作要求,与村“两委”班子交流80余次,与部分党员、群众代表和致富能手等谈心谈话260余次,实地走访调研6400余户村民,全面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为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他们还聚焦基础设施薄弱点,利用帮扶资金修缮帮扶村道路1.7万平方米;岳家岭村、西柳村、谷家庄村、河套园村第一书记共争取资金25.5万元,安装路灯280盏,更换路灯30盏,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便利;白溪村第一书记争取公益奖补资金9万元,用于修缮升级村内文化广场;兴岭村第一书记争取自来水改造提升项目,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余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采取“村党组织引领+村干部示范+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2个,结合传统节假日和特殊时间节点,开展走访慰问、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37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组织健康知识讲座、趣味运动会、送戏下乡等活动90场次,提高村民健康、安全意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救护培训、消防安全演练、暑期防溺水宣传等活动28场次,切实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2024-12-29 三个坚持 推动驻村工作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先锋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3769.html 1 泗水县杨柳镇第一书记工作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