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首页
第02版:

家庭小藏馆 社会大课堂

——记汶上县张茂路家庭

■本报记者 张彦彦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在汶上县汶上街道就有这样一位多年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张茂路。他一生热爱雷锋、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从小就下定决心:“一辈子学习雷锋,一辈子宣传雷锋,一辈子只做好事,一辈子甘当‘傻子’。”张茂路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1963年雷锋的事迹在全国传播开来后,11岁的我就追寻雷锋的脚步一路走到了现在。”张茂路感慨地对记者说,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踏着他的足迹入伍、生活、工作,这一追就是56年。

张茂路的红色收藏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收藏毛泽东塑像、像章、宣传画,党史党建资料,雷锋等英模人物的事迹资料共有10万件,其中雷锋专题藏品1.3万件,他的红色收藏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80多岁的老母亲经常在农村寻找毛主席像章等藏品,“一人搞收藏,全家跟着忙”是他家的真实写照。

张茂路全家6口人,四世同堂。多年来,张茂路家庭遵循“忠厚传家远,孝悌继世长”和“知感恩,不忘本”的家训,尊老爱幼,孝老敬亲、夫妻和睦、相夫教子、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他开办的“红色家庭档案馆”“红色家庭展览馆”闻名省内外,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93家媒体连续报道。

2003年,张茂路退居二线,请市、县档案局指导,办起了“红色家庭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杨公之亲临观摩指导并题词: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省档案局率17地市档案局长召开了现场会,被济宁市档案局命名“全市家庭建档示范户”,张茂路被评为“全省家庭档案先进个人”。

张茂路还把藏品变成展品,利用红色家庭档案,建起了“红色家庭展览馆”,十多年来,长期坚持“自费收藏、公开展览、免费参观、服务社会”的宗旨,到目前参观者已达到20多万人次。他还经常深入学校、社区、机关、企业、部队作雷锋事迹报告230多场次,被26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德育教育客座教授,被汶上县妇联聘为“新农村、新生活”讲师。为陕西省宝鸡市团委和烟台市公安边防支队、济宁市任城区文明办捐赠雷锋资料560多件(套)。他还拿出自己的藏品帮助汶上县委、汶上一中办起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素质教育基地。张茂路坚持藏雷锋、学雷锋、做雷锋。他提出“一辈子收藏雷锋,一辈子学习雷锋,一辈子只做好事,一辈子甘当傻子”。他指导帮助雷锋家政服务队、佛都志愿者协会、拥军优属志愿者协会开展助学、助老、助残、助困等活动,在社会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张茂路先后被中国收藏家协会命名为“全国首批红色收藏之星”、全国首批“家庭红色收藏馆”。他被评为“山东好人”,山东省优秀“五老”志愿者,被中共济宁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十佳精神文明好事”“最美济宁人”,被市、县妇联评为“书香人家”,荣获山东省“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12年来,他的红色展览馆被市、县31个单位命名为各类教育基地,各地及各界人士为其赠送锦旗59面。

2019-10-31 ——记汶上县张茂路家庭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372.html 1 家庭小藏馆 社会大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