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自明代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
这些话是说要多读书,积累丰厚的理论知识,也要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见识,甚而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司马迁20岁开始游历天下,访老者、探古事,考察各地名胜古迹及风俗民情,获得了大量典籍中所没有的史料。而在游历之前,年幼即读书写字,10岁已能诵习《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但仅读书还不够,故而游历。
只读,会让思想和见识停留在纸上,缺少真实的体验和切身的感悟;但若不读或读书甚少,行万里路也会一场懵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只为后半句作注脚,前半句就成了陪衬。行万里路不难,只需“想走就走”,而一字、一句、一页啃读万卷之书,就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