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泗水县人民法院不断健全完善人大代表沟通联络机制,牢固树立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司法实践,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实现纠纷多元化解,全面强化基层治理。
联动聚力,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在泗水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指导下,“人大代表+法官”乡村振兴工作室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南仲都村揭牌成立,并在全县13个镇街全面推广,深挖代表履职与法院工作的结合点,联合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工作方式、职责及调解事项,发挥人大代表贴近群众、熟悉民情优势,使人大代表与法官同频共振,释放叠加效应,实现“1+1>2”的化解效果。今年以来,人大代表参与调解案件160余件,切实推动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积极探索“人大代表+法官+N”纠纷化解新机制,设立“妇联执委+法官”邻里家事纠纷调解室,妇联执委和法官发挥各自职业和专业优势,形成化解合力,共调处各类邻里家事纠纷60余件,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普法强基,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依托“人大代表+法官”工作室,人大代表和法官在国家宪法日、乡镇集市等时间节点,现场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和惠民政策宣传,结合典型案例,通过举办讲座、进村入户、“赶大集”等多种形式,联合开展“法律六进”、农民法治夜校等志愿服务活动,就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土地承包、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及法律问题,精准答疑解惑。不断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将巡回法庭搬进乡村、社区,邀请人大代表到场旁听,发挥“法官释法+代表说理”联动优势,将“巡回审判”与“普法宣传”同步推进,推动司法工作与平安建设、移风易俗、乡村善治有机结合,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0余次,惠及群众5600余人,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意识,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拓宽渠道,全面提升履职监督实效。积极开展走访联络活动,充分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把人大代表对法院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主动接受监督,在该法院机关设立人大代表监督联络站,每年接受县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围绕多元解纷、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向县人大常委会主动汇报并征求意见。做好员额法官履职评议工作,通过履职评议,找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员额法官司法为民意识和依法履职能力。今年以来,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观法院、旁听庭审、现场见证监督执行120余人次,让人大代表“零距离”感受法院工作,增强人大代表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促进法院规范司法行为,有力促进司法公正,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梁磊 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