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底,济宁市14名纤检人员第15次奔赴3600公里之外的北疆开展监管棉公检工作。他们不畏艰难,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纤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协作”的纤监精神,全力谱写着济宁棉花公检工作新篇章。
履职尽责 彰显担当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自2010年以来,济宁市纤检团队作为山东纤监系统队伍的主力军,每年远赴新疆开展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全力服务国家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们选派了14名技术骨干参与新疆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他们将在新疆奎屯棉花公检一线连续作战,没有国家法定假日和双休日,全程持续约四到五个月。”济宁市质量计量院负责人说,“市财政局和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积极发挥财政支持作用,科学合理优化资金审批流程,为我们赴新疆开展监管棉公证检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行驶在去往奎屯市的高速公路上,沿途的棉田里,随处可见一卷卷被亮黄色外皮包裹着的籽棉。这些籽棉质量如何?经过重量检验、品质检验两大环节后,得到的那张监管棉公检证书会告诉答案。
过磅、条码扫描、品质抽样、含杂率抽样、回潮率测试、样品交接、数据处理……这是济宁纤检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新疆监管棉的公检数据不仅关系棉花产量、品质等级的核定,还直接关系棉农补贴发放、棉花定价流通,不容有失。
这项工作的高标准要求不仅体现在检验质量上,对检验时间也有严格限制,每一批棉花从入库到出证不超过48小时,这两天两夜在寒冷的新疆显得尤为珍贵。今年由济宁纤检团队参与承检的伊犁州陆德棉麻有限责任公司是奎屯地区仓储量较大的仓库,为保证检验质量和时限,每天早晨8点左右天微亮的时候,现场棉检人员就已经开始过磅工作了,来自济宁市质量计量院的甄俊峰介绍。在过磅工作进行约一个半小时后,棉检大部队正式抵达现场。
精益求精 奋楫笃行
“每个棉包都是经过400吨重量的压力打包成形的,四四方方看着不大,但是重量高达227公斤,坚如磐石。需要把手指深深地插进去抠一块出来。”来自济宁市质量计量院的王家鹏说。每批棉花一般有186包,平均每天要抽5批次,像这样的动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一天下来手指都是麻木的。
相较于抽样的“体能考验”,测水时将针插进硬邦邦的棉包里绝对算得上“无氧运动”。棉包外层的棉花最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为了测量准确,测水的针头需要插入棉包深处约10至15公分,同时两针间距也要控制在10公分左右。回潮率测试检验员姜凡华总结:“插深全靠力气,插准全凭经验。”
“我们院的杨鹏承担着整理数据、分配数据、处理异常信息等工作,通过及时整理出入库过磅的棉花货位,按照货位分区把每一批棉花分到每一个人手里,并时刻关注着数据平台,及时发现处理各类异常信息。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济宁市棉检团队领队刘坤说。
心怀炽焰 无畏冰雪
奎屯市的冬天动辄零下20多摄氏度,而新疆公检现场的棉垛又全部在野外,队员们完全露天工作。
顽强的济宁棉检团队有双手皲裂、倒刺横生的扦样人员,有脚底磨出泡、手心磨出茧的扫描回潮人员,有宵寝晨兴的数据人员,有忘寝废食的过磅人员,有一直在库区骑行穿梭的样品管理人员,有全天处在机器嘈杂漫天飞絮环境中的含杂率检验人员……这样的工作,济宁纤检人一坚持就是15年,每年都能完成近20万吨的检验量。
近年来,济宁市质量计量院通过提升检验质效、强化数据运用,及时将公检结果反馈到上游的育种、种植、加工环节,引导各方科学选种育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加工水平,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棉花。
截至12月23日,2024年度济宁市质量计量院赴疆进行监管棉公证检验的人员已在陆德库连续作战80余天,参与完成棉花公检任务4500余批19万多吨。仓库所在地已经开始下雪,属于济宁纤检人的公检故事,还在继续……通讯员 田亭亭 张思超 孙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