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嘉祥讯(通讯员 魏丹慧)今年以来,嘉祥县马村镇聚焦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通过“1234”工作法,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迈上新台阶。
围绕“1”个目标。以提升群众满意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找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入点,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
坚持“2”个原则。坚持尽力而为。通过粉刷墙体外立面、清除道路两侧杂草、对裸露水泥墙进行美化修饰等方式,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坚持不同标准。各村开展常态化保洁、道路硬化工作。黄庄村重点围绕村内垃圾清运、绿化美化等方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扫除”行动,推动整村由“净”向“美”转变。大碾王村委会根据本村特点,探索发展庭院经济,扮靓村庄。
做到“3”个坚持。坚持定期调度。定期开展分析研讨会,通过案例分析、现场讲评等方式,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研究解决方案。坚持观摩促提升。每周举行“村村到”观摩活动,各村之间通过观摩交流、互学互鉴,查找差距、转变观念、完善措施,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坚持以评促改。通过“抓两头带一般”,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灵活运用“红黑榜”制度,不定期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开展督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突出“4”个抓手。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统筹推动,主要领导履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线总指挥”职责,分管领导带头进村入户,研究举措、推动落实、解决问题。压实工作责任。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做到人员、措施、责任“三到位”,定人员、定责任、定地段、定时段,让整治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聚焦民主协商。积极探索推进村务协商民主议事制度建设,将村庄环境卫生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动员广大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整治提升的突破口,全面推行两委“提议”、村民“决议”,实现自己的村庄自己管、自己的卫生自己干,让和美乡村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