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第04版:

“渔嫂妇联”点亮渔村新生活

■本报记者 李颖

本报通讯员 王迎迎

“欢迎姐妹们来到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咱微山湖的金字招牌——大闸蟹!”近日,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渔家水街上一片热闹景象,数十名妇女在县“渔嫂妇联”主席孙寒寒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参加电商直播技能免费培训。

90后孙寒寒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渔家妹子,除了“渔嫂妇联”主席这个身份之外,她还是当地有名的大闸蟹养殖户、巾帼致富带头人。孙寒寒的家乡微山县依傍南四湖,在这里,像她一样以水上养殖、捕捞、运输等湖区特色行业为生的渔家妇女还有很多,她们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渔嫂”。

过去,受到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限制,“渔嫂”不仅居住分散,缺少日常交流和互助的机会,还面临着资源分配不足、收入不稳定等困境。为此,县妇联聚焦“渔嫂”群体现实需求,积极探索“流动+属地”妇联组织共建共治模式,成立了全县首个流动妇联组织——“渔嫂妇联”,将创业指导、理论宣讲、矛盾调解、关爱帮扶等服务送到湖区一线,团结动员“渔嫂”助力乡村振兴、参与基层治理,不仅让广大“渔嫂”有了组织归属,更为她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

“我们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打鱼维持,幸好这两年跟着‘渔嫂妇联’学旅游、学养殖,俺家开了渔家乐,邻居大嫂家承包了鱼塘养虾,一年去除吃喝,估计能挣个十万块钱。今天再来学学直播,也看看人家的‘致富经’!”电商培训课堂上,奔赴60多公里赶来听课的南阳镇“渔嫂”杨女士兴奋地说道。

“渔嫂”陈女士是一名船员,不仅快人快语,还有一副热心肠,在“渔嫂妇联”的指导下,她所在的船队成立了水上流动妇女微家,陈女士也在队友的一致推荐下当上了“微家长”。“微家就设在我们家船上。”伴着笑声,陈女士介绍道,“家乡妇联把‘娘家’搬到了咱们跟前,大伙儿互帮互助更方便了,出门在外的姐妹们又多了个‘靠山’!”

据了解,为更好地为广大“渔嫂”反映诉求、提供帮助,微山县“渔嫂妇联”不断探索流动妇女服务新机制,相继在50多个滨湖村庄、住家船上设立“水上妇女微家”,并选派综合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渔嫂”担任“微家长”,带头组建流动宣讲队、矛盾调解队等,实现“渔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今年以来,已开展政策宣讲、科技助渔讲座、安全生产监督、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进湖区”活动100余场。

“在‘娘家人’的温暖支持与厚爱下,‘渔嫂’们不再仅仅是服务的接受者,更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家园的管理者,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湖区的发展贡献智慧,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渔嫂’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孙寒寒说。

2024-12-26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3402.html 1 “渔嫂妇联”点亮渔村新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