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柳种植基地
有机辣椒种植基地
秋葵整装待运
柳编工艺品
辣椒丰收
黄澄澄的稻田
机械化收割水稻
稻鸭共作
毛木耳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鱼台是个农业大县,在农业方面曾经有过太多的荣耀和光环,是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中国生态龙虾之乡、中国毛木耳之乡、中国杞柳之乡、中国生态食材之乡、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和山东省十大淡水养殖强县。 近年来,鱼台县委、县政府通过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稻米、毛木耳、龙虾、杞柳等特色产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鱼台大米、鱼台甲鱼、鱼台龙虾、鱼台毛木耳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品牌农产品百花齐放竞争艳 本报讯(记者 武旭 王婷婷)为提高农产品销售的主动性、竞争强度和抗风险能力,实现转型发展、抱团发展,形成合力,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实现提质增效,鱼台县积极筹划启动了农产品品牌战略,以鱼台农产品品牌协会牵头,将鱼台品牌农产品抱团发展。品牌兴农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在绿色大米、食用菌、杞柳、大蒜、圆葱、白莲藕和优质畜牧渔养殖等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领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化经营领域,培育一批基地型、集团化、链条式精深加工企业。2019年,全县“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到10万亩,比去年增加4.5万亩;建设“稻(藕)共作”基地40余处,龙虾生态养殖面积达13.5万亩,预计可实现经济总产值20亿元;推行“鱼台毛木耳”标准化生产,面积达7600亩,产值可达15亿元。 农业大县向品牌强县的跨越 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增产和粮食高产创建,鼓励支持产业化经营主体精心打造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品牌商标,让鱼台农副产品“有名有姓”走向市场。更大力度擦亮“鱼台大米”金字招牌,“五统一”绿色稻米种植基地发展到10万亩以上;大力度推行“土地入股”新型土地流转模式,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创建更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配套产出更多“品牌链条”源头农作物。以鱼台杞柳为例,柳编行业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带动了杞柳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鱼台县共有柳编出口企业约13家,多家企业年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上。主要加工柳帘、柳伸缩片、柳屏风等柳编园艺产品,销往欧洲、美国、以色列、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19年一季度柳编出口呈现增长趋势,出口完成2925万元,同比增长8.7%。 此外,鱼台县还成立了“品牌兴农指挥部”,坚持以产业兴旺为引领,以质量强农,品牌兴农为核心,立足全县农业资源禀赋,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夯实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基础,继续实施“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战略、推进毛木耳标准园改建提升、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综合种养生产模式,加快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品牌经营主体,积极争取我市2019年度农业“新六产”示范县、示范园、示范主体的创建,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农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产品竞争能力。扎实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提高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重点打造和宣传推介鱼台农产品整体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鱼台名特优农产品进省城,提升全县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品牌强县的跨越,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品牌农业“吸金”又“吸睛” 王鲁镇陈堂村,坐落在济徐公路旁,交通方便,这里有着鲁西南地区最大的大米加工市场。但是由于水稻品种比较单一,生产出的大米价格较低,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不高,村民增收困难,生活过的也很穷。“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光要‘面子’,还必须丰富‘里子’,要有优秀产业作支撑,才能让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王鲁镇陈堂村主任刘宝启道出了村民们的期盼。 优势产业怎么选?陈堂村成立玉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800余万元,流转了村民的500多亩农田,建设了全县首个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产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大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年水稻产量很高,亩产比去年多300斤!”村民杨加强说,“我们生产的绿色五统一稻米,不能施加一点儿化肥、农药;里面的龙虾、螃蟹等也都是绿色生态的,根本不用愁销路!” 原来,为提升特色农业品的竞争力,刘宝启在鱼台县稻米产业园里推行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新模式,让“鱼台大米”和“鱼台龙虾”这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提档升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项目,全程采用物理或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亩产龙虾150公斤,较传统稻麦模式亩增收6000余元,实现了一田两季、一季双收、效益同增的目标。”刘宝启说。 “只要扫描包装上面的二维码,这袋大米何时被种植在何地、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何时被采摘……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清清楚楚!”在稻米产业园的稻米加工车间,刘宝启告诉记者,园区内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县农业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种植、管理、加工等,在电脑、手机上全程网络视频实时监控,让消费者全方位了解鱼台大米从田间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 如今,在鱼台县稻米产业园,分布着10余个摄像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对虫情、苗情、墒情、灾情进行远程监控。除了远程监控技术外,玉谷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建立了田间原料基地生产日程管理台账和产品安全溯源平台,为产品贴上二维码标签,让消费者可查阅产品信息,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的管理目标。 “为让农业吸金又吸‘睛’,我们在稻米产业园内精心培育出了形象生动的‘稻田画’。在占地120亩的稻田中,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绘制出巨大的粮仓、小龙虾和鲤鱼等图画,还配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乡村振兴’‘生态龙虾’‘弘扬稻改精神,再创鱼台辉煌’等主题语,让游客叹为观止。”王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国成说,陈堂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带动、产业分红等形式辐射带动2万农户增收致富,年人均增收773元,成为鱼台县村级增收、群众致富的“试验区”。 优质农产品“上网”“触电”闯市场 在移动互联的新经济形式下,传统农产品如何插上“电子翅膀”进而借助电商浪潮壮大本土优质农产品市场形成“品牌”效应、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石? 在前不久的第三届中国·鱼台龙虾节新闻发布会暨生态农产品展销会活动中鱼台优质生态农产品京东上线签约仪式将位居前列的电商平台与本土优质农产品深度结合,让本土企业走得更远、舞台更宽。 “众所周知,京东集团作为世界级的优质电商平台,在物流、冷链运输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这样就为生态龙虾及相关鲜活产品、速冻深加工产品的物流运输提供了保障,这次集中签约活动,就是将鱼台优质农产品的资源优势与京东集团的平台、物流优势相结合,进一步突破区域限制,将鱼台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打响品牌。”京东中国特产·鲁南优品馆总经理季凯说道。 “我们在京东平台的自营店已经开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现在的销售情况可以说超过了预期。”作为此次签约的企业之一,山东智美现代农业企业负责人刘焕举告诉记者,自“触网”以来,企业在为鱼台优质农产品受到认可而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包装不适合物流运输、装量不适合消费者选购等问题。总结经验后,智美现代农业根据网络销售的实际情况调整了企业产品线,定制专有包装应对物流运输、调整单袋产品重量增加消费者选择度。“我们更要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广阔平台,让我们传统农产品企业有信心打好电商这张牌。”刘焕举说道。 优质农产品成为电商平台“新宠”,鱼台本土的创业者们同样不甘示弱。在鱼台县龙虾协会的展位上,“质量可追溯”“APP自主下单”成为关键字。“我们协会现有合作养殖企业、合作社100多家,产量占到县内总产量的90%。”协会负责人王伟光对记者介绍,协会除推进标准化生态养殖、积极对接“产学研”外,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现在我们正在建立一套鱼台生态龙虾的质量追溯体系,客户可以根据龙虾批次标签,通过网络直接追溯产地,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鱼台生态龙虾质量的信心。”王伟光表示,除追溯体系之外,协会还正在建立一个生态龙虾产销APP,生产企业和客商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移动端发布供求信息,实现订单电子化,方便产销流通。 “京东集团将利用自身在物流、冷链运输方面的领先优势,促进鱼台‘生态龙虾’鲜活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并以优质‘生态龙虾’为引领带动鱼台本土优质农产品上行,为乡村产业振兴添砖加瓦。”京东集团山东区物流总监姜楠说道。 棉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