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文闻
“麻辣小龙虾来喽,让一让,别烫着了!”近日,记者来到鱼台县的一家酒店大厅,看到工作人员正端着一盆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小龙虾放到餐桌上。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小龙虾是夏季的标配。但如今在冬季,为什么一些餐饮店的餐桌上仍然能出现小龙虾的身影?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山东孝贤食品有限公司。
“我们每年4月底的时候就会开始收购小龙虾,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储存好一年的量。”山东孝贤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亚伟告诉记者,他们在收购小龙虾后,会进行分拣、超声波清洗、下油锅炸、卤料、液氮速冻等流程。走进加工厂,透过巨大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现代化的深加工设备正在隆隆作响。小龙虾经过传送带,送入厂房,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成各类预制小龙虾,销往市场。“我们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小龙虾送到餐桌上依旧鲜嫩Q弹。”梁亚伟说。
鱼台县位于微山湖西岸,境内河流纵横、渠系相连,池塘星罗棋布,常年种植水稻30余万亩,为龙虾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鱼台县高度重视龙虾产业发展,依托丰富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独特的稻(藕)田资源优势、完善的技术和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构建稻虾、藕虾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生态龙虾养殖面积13.5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
“生态龙虾养殖就是使养殖出的龙虾能更接近纯天然的品质,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吃起来就会更美味、更放心。”梁亚伟向记者介绍道,循环利用水中资源,充分发挥生物链的优势互补作用,稻米(藕)和龙虾都成为了一种接近天然生长的生态农产品,也造就了鱼台龙虾的上乘品质。
眼下,正是莲藕收获上市的季节,鱼台县张黄镇藕虾生态种养基地的藕农们正在加紧采收莲藕。“莲藕产量每年1.5万吨,又套养了微山湖优质小龙虾,年产量750吨左右,年产值总体来说是1亿元左右,纯利润达到3500万元。”鱼台县“藕遇小龙虾”联合社理事长齐运太告诉记者,由联合社牵头,村级社实施,流转附近5个村庄1万余亩土地,建设藕虾生态种养基地,在藕田里套养了小龙虾,“一田双收”实现规模化种养、规范化运营、统一化运作。
“我们围绕延伸藕虾产业链,拓展餐饮、垂钓、生态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藕虾宴’‘农家乐’等综合旅游体验基地,构建起集生产、观光、加工、餐饮、销售为一体的多业态藕虾产业链。”鱼台县张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史晓庆说。
凭借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良好的水源和水质,鱼台县大力发展龙虾生态养殖,推广稻(藕)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造就了鱼台龙虾“白富美”的优良品质。鱼台龙虾个体肥大,口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消费者视为美味佳肴,为当地农民提供增收机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双赢”。藕虾共作可以常年进行龙虾的养殖与繁育,在春季可以向稻虾共作区补充虾苗,在秋季可以向稻虾共作区补充种虾,目的是能够确保龙虾种源的保存和完善自繁自育系统。另外,发挥莲藕净化水质作用,藕虾共作区可作为基地的生态净化区,整个基地达到“外封闭、内循环、养殖尾水零排放”的环保目的,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了鱼台县水产养殖的品质和生态小龙虾的知名度、美誉度。同时,优良的生态龙虾品质,带动了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美食消费以及“物联网+龙虾”全产业链条发展。鱼台县涌现出以辣否(鱼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孝贤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小龙虾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能力1万余吨以上,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