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争一流建新功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十九次团代会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共青团紧紧围绕团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工作主线,坚持“1236+3”工作思路,坚定政治方向、把握时代主题、锐意改革创新、全面从严治团,团结带领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济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取得新发展。
坚持政治属性 扛牢主责主业
思想政治引领开创新局面
政治锻造更加有力。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打造“青年会客厅”“青年杏坛”宣讲平台,组建“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开展宣讲6100余场,成为全市理论宣讲战线排头兵。“青马工程”不断提质扩面,培养青年政治骨干5200余人,“青年大学习”累计线上参学2000余万人次。
教育实践持续深化。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深入开展“砥砺奋进守初心 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五四精神 传承有我”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1万余场,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壮志豪情和奋斗精神持续激发。以“红领巾 爱济宁”周末半日营活动为统揽,建立校外实践基地307家、社区少工委721个,“红领巾爱学习”“星火阅读”覆盖少先队员140万人次。
网络引导提质增效。打造“济宁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凝聚粉丝33万余人,综合影响力稳居全市政务平台前列,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优秀正能量新媒体”称号。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济宁故事 青春开讲”“新时代·青年说”等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制作发布《我的青春在济宁》、希望小屋系列微视频等优质网络文化产品,全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量达千万余次。榜样力量持续迸发。培育选树青年可学的身边先进榜样,组织开展“两红两优”“五四杰出青年”“青春榜样”“青年先锋岗”等评选活动,全市520名个人和314个集体获评全国“两红两优”“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等省级以上荣誉,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在青年中蔚然成风。
服务中心大局 主动挺膺担当
引领青春建功展现新作为
主动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建立“青创赛事、赋能培育、阵地建设、金融扶持、典型选树”的“五位一体”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省内创新打造12家青年人才加速器,孵化创新创业项目98个,形成“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行业企业”三层布局、“人才提升+企业孵化”双轮驱动工作格局。推动“菁才强济”行动落实落地,汇集各类政策、项目、资源,推进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成功承办第二十届山东省青年职业技能竞赛,高标准连续举办三届青年职业技能竞赛,累计吸引全市近千名选手参赛,连续两年在“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
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好青年助推乡村振兴行动,累计选树好青年1.8万余名,推荐1301名好青年入党,134名好青年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4人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市县全部建立“乡村好青年联盟”,举办各类培训班、研讨班150期,覆盖好青年7100余人次,建设青创服务站201处,带动农村青年就业3100余人。创新推出“青春梦想金融包”,累计授信3191户、额度15.06亿元。实施“百站联百院”建设济宁“科技小院”计划,推动149个青创服务站与57所高校、109个院系结对帮扶,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积极服务人才强市建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建成青鸟驿站150个,新建海外青鸟驿站10个。深入开展“感知圣城 优选济宁”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吸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近17400名大中专学生、600余支“三下乡”服务队来济实习实践。举办市、县级“青鸟计划 就业服务季”活动10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服务19万余人。建设全省首批博士小院,推动市县两级成立博士生联谊会,打通博士人才服务地方发展新通道。
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家门口的志愿者”工作品牌,依托“志愿汇”平台构建“市县镇村网格”五级志愿服务架构,创建11个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8个大中专院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全市注册青年志愿者突破44.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3600余支,形成了“网格团组织+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项目+评价激励”的“青春矩阵”志愿服务模式。选拔近万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先后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30余场大型节会活动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招募3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奋勇投身防疫一线,在全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书写了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心系广大青年 用心用情用力
服务青年发展迈出新步伐
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推动市县两级建立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青年发展工作相关内容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市县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从顶层设计推动青年优先发展。聚力打造富有“青年活力、青创动力、青才引力、青春魅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助力青年发展“十大行动”,成功列入全省首批建设城市,4个县区列入省级试点、数量在全省并列第一,凝聚形成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实施青年优居计划,建设“优徕青年社区”11个,“青年优驿”30处,全力破解青年住房难题。“团聚·爱”青年交友联谊品牌累计服务青年1.3万余人。全省首创“运河夜校”工作项目,累计建设青年夜校29所,开展教学活动1800余期,覆盖青年5.5万余人次。持续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济宁市城乡青年生育意愿调查调研报告》获评团中央优秀调研报告。
权益维护进一步夯实。发源于我市的“希望小屋”作为关爱困境家庭孩子成长的民心工程在全省推广,累计募集资金1700余万元,“希望小屋”总量达1460间,帮扶儿童1528名。创建全国及省级维护青少年权益岗34个,推动12355心理咨询服务纳入市县心理健康中心建设标准。持续开展“彩虹伞”青少年法治自护系列教育活动,年均覆盖青少年80万人次以上。挂牌成立1301处“070勇敢者行动”工作室,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推进“青春社区 伙伴计划”,建设“青春社区”34个,争取资金165.28万元,全省第一,6个社区入选团中央示范项目。
联系覆盖进一步扩大。不断完善与港澳台及海外青年交流机制,连续两年承办尼山世界青年论坛,开展“感知济宁 青春建功”、文化“两创”思享会系列活动,注入文化“两创”实践青春动力。聚焦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成立快递、外卖、直播电商、交通运输、美业等51个行业团委,打造“青新驿站”156个,打通联系和服务新兴领域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深化改革攻坚 强化自我锻造
全面从严治团焕发新风貌
党建带团建越抓越牢。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党建带团建和推优入党等文件,推动将党建带团建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纳入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积极争取6个项目纳入全省党建带团建改革创新项目试点,在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均成立青年人才团支部。创新第一书记担任团建指导员工作,累计选派3486名市、县第一书记担任团建指导员,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在团中央“基层改革沙龙”作经验分享。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推动全市县域共青团改革工作全域铺开,积极争取团中央团费改革试点、全国团员团纪处分工作试点,3个项目纳入团中央团员队伍建设探索创新重点项目。提高团员发展管理质量,分领域做好11.9万余名团员发展工作。全市156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青工委,深化建设185家“青年之家”,累计获省级财政支持36万元。
重点改革任务有力推进。圆满完成青联、学联、少先队换届,县级青联和团属志愿服务、文艺体育、创新创业社团实现全覆盖。推动出台《济宁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实施方案》,全省率先设立少先队辅导员岗位津贴,创建市、县级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246个,连续4年在全省少先队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济宁市技师学院、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纳入全国中职学生会改革试点。
全面从严治团不断深化。坚持向全面从严治党看齐,全面加强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打造“青年之家·活力先锋”党建品牌。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共青团系统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的实施意见》,开展“比学赶超 竞标争先”“三比三创”“我为青年办实事”主题活动,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的工作作风,推动济宁共青团在全省始终走在前列。
面向未来,济宁共青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团十九大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高举旗帜跟党走 勇争一流建新功”为统揽,以为党育人为主业,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抓手,以深化改革和从严治团为保障,聚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济宁共青团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实现显著提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