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汶上讯(通讯员 赵兰 刘珊珊 田芳芳 高圆圆)十月的汶上县已露显冬意。虽然已过下午放学时间,但校园内学生或写作业、或做手工、或做运动,课后服务让本该寂静的校园变得生机盎然。
提起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汶上县白石镇明德小学的家长们都非常高兴。这是汶上县推进“五点课堂”课后服务工作后呈现的一幕。据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汶上县教育和体育局聚焦教育服务民生等问题,大力开展学生课后服务,破解家长最头痛得难题。
过去,学生放学早、家长没空接,辅导作业难、家长盼帮忙,校外培训贵、质量没保证。这些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汶上县不少家庭。为解决群众的期盼和诉求,汶上县今年初决定,在全县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确立了“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全面推开”的思路,9月份在全县范围实施。
服务让学生“脱管”变“妥管”
“以前经常为谁接孩子放学犯愁,为辅导孩子作业崩溃。如今,孩子一放学,就由学校老师组织作业辅导,做完作业还能开展个性化特长培训。”家长们对于这一举措直点赞。不光家长赞不绝口,学生也乐在其中。
为确保将课后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汶上县将纪检监察、教育、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中来,此外确立了“以家庭为主体”的工作方向,提出“群众哪里有需求,我们就服务到哪里”的基本要求,明确坚持立足实际需求、家长自愿委托、学校公益服务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家长的自主管理权。
基础性课程为主,个性课程为辅
作业答疑、课外阅读……翻看白石镇夏村小学课后服务课程表,笔者发现,课程丰富多彩,该校不仅突出基础性课程,还增加个性化课程。学校校长王英奇告诉记者,“基础课程主要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特色教育就延伸到儿童影片、绘画、手工艺品等。”
“每天的作业我都做得很快,因为有不会的就可以问老师。”韩佳云高兴地告诉笔者。学校老师充分利用个人特长,开展活动实践课,让延时不止于看管。在这样的共识下,各学校根据家长需求和学生兴趣,采取了“作业辅导+特色教育活动”的模式提供课后服务内容,并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志愿者参与其中,拓宽学生兴趣培养的渠道。 “课后服务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量,感觉累吗?”面对笔者提问,一名乡村教师表示:“课后服务有利于学生成长,也有助于教师更多了解学生,虽然累一点,但感觉很值。”
课后服务让留守和贫困儿童不孤单
从“候鸟儿童”到“冰花男孩”,农村留守儿童一直牵动人心。由于长期缺少亲情和必要的家庭教育,加上农村现有社会关爱体系不健全,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依恋情感很难得到满足,封闭、孤僻、自卑、任性影响着他们的人格发展,导致安全、学习、情感等各方面出现问题。部分学校利用现有得心理咨询室,在留守儿童基础教育学习完成后,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程。这样课后辅导不仅充分调动了留守儿童的积极性,让他们懂得了应如何认识自己,也为自身未来“绘制了一幅蓝图”,同时使老师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在精准扶贫得道路上增添了温情的一笔。
课后服务虽然得到了群众好评,但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有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何完善机制,让这一民生工程更可持续、更具活力、更有质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明显、更持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问题。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正是秉承这样的工作理念,作为汶上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的民生实事之一,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启动至今,已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