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第08版:

推本溯源转观念 精进不休探路径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两主 两全 一评价”育人方式的变革

■本报记者 李允 本报通讯员 王鑫

近年来,济宁市霍家街小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从课程建设、课堂变革、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两主 两全 一评价”育人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了“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系统推进了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促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完善课程建设 滋养生命成长

课程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本着“让学生享受课程 让课程成就学生”的理念,建构了关注成长的“霍小儿童成长七彩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使核心素养真正在校园里落地生根。此外,学校开设的多种特色活动,如“阅读考级”“小实验家考级”“花样跳绳”“红歌对抗赛”等,使全体学生五年内均收获了“4+N”种特长,真正用课程的魅力唤醒生命的内力, 让每个生命都充满着活力。

思国家未来发展之所需,想学科教育之根基,学校围绕一个核心——融合有效资源,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通过两大渠道——学科渗透、实践活动,架构了“红色文化”“炫彩科技”两大特色课程,形成了多学科参与、多渠道育人的课程实施有效路径,打造出“一体两翼 双线并进”的课程实施办法,实现了人人受益。

“红色文化”课程,学校坚持“诗舞音画现红色、体验活动悟红色、经典故事叙红色”,开展“红色诗词人人诵”“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书籍人人读”等“十个一”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积淀了丰厚的校园红色文化。“炫彩科技”课程,学校精心开发了科学实验资源库,通过教师指导、自主练习、实验接力等形式,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并通过“悦”读科普书籍、开辟科学试验田、讲科学家故事、参观科技馆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技意识。

推进课堂变革 凸显生命主体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核心在课堂、主体是学生。为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打造了“1234”智雅课堂。即一个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两个关注——关注学生主动地学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三个特质——有趣、有思、有品;四个环节——导学设境亮标、研学探究启智、互学交流提升、延学拓智行雅。

课堂上,老师们通过设计能调动学生求知欲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提出递进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情境任务的创设,扩展了课堂空间 ,使学生学得有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校通过科学设计问题——发好球,引导学生自主思疑、辩疑、解疑;发挥主体作用——传好球,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确保传球的质量;发挥主导作用——收好球,使学生形成了善于提问题、积极研问题、主动追问题、分享解问题的思维习惯。讨论之球的传递,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校主张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学生会的不教,能融于生活和其他学科的不教,重在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让学生学有所得,言行有品,成长为拥有雅言、雅行、雅德、雅趣、雅志的隽雅少年。

“1234”智雅课堂构建了新的教学组织形态,打造了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与倾听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学生之间自由对话的高质量平台,体现了新视野下的课堂教学大格局。

聚焦评价改革 撬动生命张力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关注学生“多元发展”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需求,坚持“以校为本 有序推进”的原则,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引领教师、学生、家长形成评价改革共识,构建了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

表现性评价,记录生命成长的瞬间。学校设置“红领巾争章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适时颁发各类奖章,并评选“每月之星”,实现了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阶段性评价,挖掘生命成长的潜能。低年级,采用趣味游园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中高年级,借助日常学习评价表,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彰显生命成长的独特。学校开设多种特长培训,借助校园读书节,对学生进行阅读考级;借助校园科技节,组织学生利用学校科学实验资源库,进行“小小实验家”等级评价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全体学生五年内均能收获“4+N”种特长。

2024-12-12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两主 两全 一评价”育人方式的变革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1293.html 1 推本溯源转观念 精进不休探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