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第08版:

“网格+矛调” 构建基层治理新范式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岳呈壮 张涵)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网格+矛调” 模式正发挥着巨大效能,全力编织平安和谐之网。

近期,因农田边界争议而心存芥蒂的两位村民,走进了村级“和为贵” 调解室。在网格员的引导下,经过多轮沟通协商,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握手言和。这一情景,是石桥镇 “网格+矛调” 工作成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石桥镇立足本镇实际,积极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 与 “六尺巷” 工作法,创新打造 “网格+矛调” 深度融合的治理模式。以网格为基础单元,充分发挥网格员熟悉当地人和事的优势,统筹各方资源,致力于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网格之中,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构建 “一站式” 矛盾化解格局。

在网格布局方面,石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构建网格化治理“微循环”。全镇科学划分 72个综合网格,实现 “一站式” 全域覆盖,整合隐患排查、矛盾化解与为民服务等事项,推动人员、力量与资源向网格汇聚,将各类要素纳入网格管理范畴。同时,推动 “三官一律” 进村入格,配齐网格管理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借助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就地化解群众诉求,无法解决的则及时上报,有力维护了辖区的平安稳定。

当矛盾纠纷出现时,网格员积极作为。夏和社区网格员崔美恒在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王女士因楼上邻居孩子晚间打球而饱受困扰,随即汇报并同“和为贵” 调解员多次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双方和解。网格员凭借贴近群众的优势,依托 “和为贵” 矛盾调解室与司法所一道,主动排查邻里、家庭、债务等纠纷隐患并及时介入调解,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

石桥镇还注重挖掘地方特色,打造调解阵地。探索 “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创新” 方式,创建 “老郭调解”“老马调解”“半月谈议事协商” 等品牌调解室,吸纳“五老”、退休党员等志愿者加入调解队伍。他们凭借丰富经验、较高威望与群众信任,秉持 “五心” 原则,成功调解 300 余起矛盾纠纷,让 “小网格” 托起群众 “大民生”。

石桥镇将持续提升 “网格+调解” 的专业化、规范化与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在网格内得到高效化解,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在平安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发展成果,为区域稳定与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2024-12-1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91083.html 1 “网格+矛调” 构建基层治理新范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