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广慧
“你看看现在的麦苗,叶片嫩绿、茎秆粗壮,目前已有3片叶,长势不错。”12月10日,乡野晨雾未散,在任城区唐口街道后王村的麦田里,技术员李凤英和农户续增阔蹲在田间,随手薅出一撮麦苗,查墒情、看长势。续增阔说:“您这‘田保姆’当得称职,隔三岔五来看长势,比俺都上心。”
从种到收、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唐口街道全程组织多个“田保姆”小分队,不间断分赴各村田间地头,成为种植户的“主心骨”。
看过续增阔的麦田,李凤英一行又来到后王村相邻的戈户村,种粮大户戈振平早早站在地头,迎接自家的“田保姆”。“来先给俺家的麦苗再‘号号脉’,看看长势咋样。”今年40多岁的戈振平是一位从事规模化种植的新农人,这一季,他通过土地流转种有冬小麦150亩。“现代农业,种地不跟技术‘结亲’不行。从10月下旬开始,李老师就是俺家麦地里的常客了,浇地时她来了,犁地时她来了,播种时她也来了,有她在,俺种地轻松多了。”戈振平说。
在戈振平的麦田里,李凤英从地东头到地西头分段分批查看麦苗长势后,最终给出了意见:目前墒情稳定、出苗整齐,后期要及时浇水,做好病虫害防治。戈振平说:“有了你这一番话,俺心里更有底了。” 为提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唐口街道在49个村全部明确了农业技术人员作为“田保姆”。目前,已种下的6万亩冬小麦在“田保姆”的呵护下,出苗良好、墒情稳定。